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睡眠是一種可逆的靜息狀態,它不同於麻醉或者昏迷。在睡眠中,我們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減弱,但身體內部卻在進行著複雜的生理活動。
這種穩態調控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少睡多補”,即睡眠時身體進行修復和恢復,為接下來的活動儲備能量。
睡眠在記憶的整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人腦中有一個名為“海馬”的腦區,它是形成短期記憶的中樞。在清醒時,我們的大腦不斷接收和處理資訊,形成短期記憶。
然而,這些短期記憶並不穩定,大部分會在短時間內被遺忘。而睡眠,尤其是深度睡眠,則像是一位勤勞的園丁,負責篩選和整合這些記憶。
根據“突觸穩態假說”,白天清醒時,神經突觸的數目和強度會逐漸增多變強,趨於飽和。
而在睡眠時,大腦會整體下調神經突觸的數目和強度,這一過程導致絕大部分短期記憶被丟棄,而少數重要的、有趣的記憶則被保留並轉移到大腦皮層,成為長期記憶。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睡個好覺,頭腦清醒”的原因。
除了記憶整合,睡眠還承擔著大腦清理的重要任務。2019年,科學家發現,在深度睡眠時,大腦細胞之間的間隙會變大,腦脊液會像潮水般週期性地清洗大腦,帶走大腦產生的廢物和垃圾。
這一過程對於維持大腦的健康至關重要。如果長期熬夜,就會干擾這個過程,導致毒素在腦中的積累,損害大腦,甚至引發神經型退行性疾病,如老年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