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女生不上班工作,一天在家幹啥?
想像中的場景:
現實中的生活:
天剛亮,幫堂妹換下髒兮兮的衣服,一件件塞進洗衣機里清洗。
稍微清掃一下牆面上的灰塵。
和爺爺在果園中忙活,修枝、摘果……
日頭高照,回家準備午飯。
揉面絞肉、擀皮調餡,將飽滿圓潤的餛飩放入鍋中,等待美味出鍋。
下午載著滿車紅彤彤的桃子,前往市區賣力吆喝。
直到天黑,桃子賣得七七八八,收攤回家。
這是李福貴的普通一天。
長著一張不食人間煙火的臉,可幹起活來風風火火,像不知疲倦的永動機。
憑藉極致的反差和積極向上的個性,李福貴在網上迅速走紅。
她的日常,治癒了不少成年人那顆疲憊的心。
評論區里滿是被治癒的留言:
“如果生活特別累,就會看看你,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會去好好熱愛生活。”
“壓力大的時候,我就看看你的視頻,就覺得生活也沒那麼糟糕了。”
賣菜需要多少成本?
答:365元。
首先需要的工具有,家裡那輛油漆脫落的舊三輪車和電子秤。
以及,使不完的精力。
淩晨4點,出發前往農貿市場,這裡聚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農戶。
按照前一天賣菜的情況,精心挑選出今天的菜品,再據成本合理定價。
淩晨5點,載著一車的新鮮蔬菜,驅車駛往市區售賣。
抵達人流大的地方,按照品種和顏色的不同,將蔬菜錯落有致地擺放在攤位上。
4箱西紅柿,成本價為313元,定價為2.5元一斤。
3箱土豆,成本價為52元,定價為5元一兜,買兩兜送一斤。
接著扯開嗓子大聲吆喝,等顧客上門。
上午11點半,全部賣得精光,打掃周邊的衛生,準備收攤回家。
這一趟下來,賺了多少錢?
答:賣出559元,淨賺194元。
小本買賣,恰似一場充滿未知的冒險。
比如天氣的好壞、菜品的選擇、攤位的選址……都會直接影響當天的生意狀況。
一場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打亂了全部的計劃。
三輪車因為進水停在路上“罷工”,只能推到附近的修車店,等師傅上班維修。
等修好,早市已經結束了。
車裡的蔬菜彷彿成了滯銷貨,使出渾身解數吆喝,依然賣不完。
“價格戰”也時有發生。
像西紅柿,到處都是紅彤彤的一片,供應一多,就只能咬牙降價。
哪怕利潤微薄,也比拉回家強得多。
運氣差的時候,電子秤都會莫名其妙地壞掉。
修,要等配件到齊,白白耽誤好幾天的生意。
買,一問價格,都在100元以上,抵了大半的利潤。
最後咬咬牙,花了120元買下了一個新秤。
面對如此多的不確定因素,究竟該怎麼解決?
開闢新“線路”——去農村裡賣糕點。
改走農村路線後,李福貴收穫了滿滿的人情味。
在村裡賣東西,要街頭巷尾不停走動,扯著最響亮的嗓門吆喝。
傳遍村裡的邊邊角角,這樣才能吸引老人們的注意。
要熱情大方,主動給老人家嘗嘗味道。
老人們親口嘗到東西的美味,感受到誠意,心裏踏實了,才會放心購買。
在村裡賣東西,做的不只是生意,更是人情。
老人們總是笑眯眯地管李福貴叫“奧妞”。
要是幾天沒見到她,老人們就會止不住地念叨起來:“奧妞啥時候來呀?”
還一邊幫忙吆喝,一邊樂呵呵地衝著過往的鄉親們招手。
見自己出現在手機螢幕里,老人會激動叫道:“這不是我嗎!”
神情里滿是新奇與興奮,連臉上的皺紋都跟著笑開了花。
像家裡的長輩一樣,老人們總是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李福貴。
瞧著她瘦了,會忍不住心疼道:“奧妞,你又瘦了,我都快認不出你了。”
邀請她去家裡吃飯,臨走時還不忘叮囑她早點回家、開車小心。
一時間,李福貴和老人,不再是簡單商販和顧客的關係,
而是變成了親切的家人。
一段溫暖的邂逅
除了這些噓寒問暖的“老朋友”,李福貴還結識了一位乖巧懂事的小女孩。
第一次見面,寒冬臘月的天。
小女孩穿著一件薄薄的單衫走在路邊,小臉凍得通紅。
碰巧經過的李福貴,趕忙停下車,將一塊米糕輕輕遞到女孩手中。
不久,女孩手裡緊緊攥著20塊錢,小跑著追上來,羞澀道:“姐姐,我想買點柳丁。”
此後,李福貴一有時間就去看望女孩,送她衣物、零食。
遠遠聽到李福貴的聲音,女孩就會歡喜地跑出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門口。
女孩和弟弟妹妹都是爺爺帶大的,家裡沒什麼像樣的傢俱。
由於家裡經濟拮据,女孩總是穿著不合身的衣服,小手凍得又紅又腫,布滿凍瘡。
可每當李福貴問她缺什麼時,女孩總是懂事地搖搖頭。
有回,李福貴帶女孩去城裡買文具。
一看到價格稍貴的文具,女孩就會默默放回原處,只挑選最便宜的。
她自己什麼都不要,卻惦記著給弟弟妹妹帶些好吃的。
看著女孩懂事又稚嫩的模樣,李福貴心裡一澀,彷彿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
在一個本應無憂無慮的年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
最美的生活不過當下
鏡頭裡,李福貴的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
可事實上,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每一步走來都不容易。
1998年,李福貴出生在河南新鄉的一個農村家庭。
因智力缺陷,父親的智商停留在5歲水準,生活能力極為有限,只能幹些簡單的勞作。
母親甚至不會說話,日常生活也難以自理。
還有辛苦了一輩子的的爺爺,年過八旬,還得為這個家繼續操勞。
這麼多年來,李福貴是在爺爺的呵護下長大的。
為了減輕爺爺的負擔,李福貴15歲就輟學打工,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
從早到晚,李福貴每天都忙個不停。
不是在田間地頭勞作,就是在家中操持家務,或是走街串巷賣東西。
對於命運給予的坎坷,她沒有任何抱怨,而是憑藉自己的努力,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用心裝點家裡,讓每一處都煥發出溫馨與浪漫的氣息。
把路邊撿來的廢木頭,做成漂亮的花架。
老舊的桌子重新打磨上漆,再手繪上幾朵漂亮的花瓣。
給自己打造一個大大的書架。
心情不好時就靜下來讀一本喜歡的書,短暫忘卻煩惱。
由於模樣和父母大不相同,時常有人問起:究竟是抱養的還是親生的?
而李福貴的回答始終只有一個:
“這些並不重要,既然生命給了我這樣的安排,那我應該做的就是如何活得更加絢爛。”
因為那些與家人共度的點滴時光,早已編織成深深的情感羈絆,超越了血緣的界限。
她會常常帶著父母去趕集、逛公園。
哪怕有人投來異樣的目光,她也絲毫不在意,總是大大方方地牽著父母的手。
帶著一輩子沒出過鎮裡的爺爺四處旅遊。
每到一個新地方,爺爺都會緊緊握住李福貴的手,臉上洋溢著孩子般的笑容。
過去爺爺總是板著臉,時不時地唉聲嘆氣,
如今笑容慢慢多了起來,緊鎖的眉頭也漸漸舒展。
有人不明白,面對這樣的家庭,為什麼心態這麼好?
李福貴的回答是: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
李福貴說,自己最喜歡讀的是史鐵生。
那種身處困境,卻仍然熱愛生命、堅持寫作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她。
而李福貴的人生也恰似史鐵生筆下的故事,在塵埃中開放出絢爛的花。
“最美的生活不過當下,自己還年輕、父母爺爺身體安好,這些就足夠珍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