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麵條的朋友們注意了,尤其是那些喜歡在市場上買鮮麵條吃的人,一定要學會辨別鮮麵條的好壞,為啥這樣說呢?
因為市場上的鮮麵條大多是小作坊生產的,然後擺攤在市場或者檔口零售,所以很多無良商家就會為了延長麵條保質期,以及讓麵條看起來更美觀,放的更久,就會往麵條里放些東西。所以這也就是為啥我們買麵條時,會發現市場上的鮮麵條,通常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的,另一種是白色的,那麼這兩種不同顏色的麵條到底有啥區別,哪種顏色的麵條吃起來更健康呢?
下面咱們就說說麵條顏色為啥會有白色的和黃色的,以及到底該選擇哪種顏色的麵條最好?
買鮮麵條時,要注意“黃色的麵條”和“白色的麵條”區別大,搞懂再買不吃虧
黃色的麵條和白色的麵條,如果讓你選,你認為哪種更健康?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白色的麵條更健康,更自然,因為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都認為麵粉是白色的,所以做出來的麵條自然也要是白色的。
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如果你平時經常用麵粉你會知道,麵粉的顏色並非都是白色的,有些麵粉是發黃,有些麵粉則是暗白色,如果在不添加任何東西的前提下,正常的用麵粉和麵做麵條,無論是用哪種麵粉都不可能做出純白色的麵條。
而市場上的麵條都是十分潔白的,顯然這種顏色的白是不正常的。
像是這種潔白的麵條,其實是在和麵時加入了增白劑,為了讓麵條看起來更衛生更有賣相,所以很多麵食行業都會用到這種增白劑。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市場上賣的饅頭和家裡自己蒸的饅頭,顏色有很大差距。
市場上的饅頭不僅白,而且白的發亮,而家裡無論是用精度多麼高的麵粉,都是無法做出這種白的發亮的饅頭的,主要是因為沒有使用增白劑。
黃色的麵條
很多人會認為黃色的麵條可能是加了食用色素,其實並不是,而是加了食用鹼,所以才會改變了麵條的顏色。
總結:所以在我們購買市場上的鮮麵條的時候,最好不要買那種看起來很白很白的麵條,而是選擇顏色不是那麼白的,或者是直接選擇麵條發黃的鹼麵條。
黃麵條和白麵條有啥區別?
黃顏色的麵條和白顏色的麵條不僅僅是外觀顏色的不同,煮熟后吃起來的口感也有很大不同。
黃麵條口感
很多人都聽過“鹽是筋,鹼是骨”,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是說,和麵時加鹽是增加筋度的,而加鹼是增加硬度的,所以像是鹽鹼麵條,吃起來的口感就是即筋道又比較硬。
雖然黃麵條的口感比較好,但是並不建議老人和小孩子吃,因為加了鹼的麵條不好消化。
白麵條口感
白色的麵條一般都是使用了一些復合磷酸鹽類的增筋劑,而這種增筋劑具有很多的作用,像是給麵條增白,提升麵條筋度,增加麵條的耐煮耐泡能力等等。
所以口感上要比黃色的鹼麵條更加的硬,但是卻不如鹽鹼麵條勁道,很多人好奇不是加了增筋劑么,為啥還不如鹽鹼麵條口感勁道。
實際上麵條的筋道和硬兩種口感都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是麵條的硬度過高的話,那麼麵條的勁道口感就很難體現出來了。
而像是這種加了增筋劑的麵條,說句實話,如果是小作坊生產的,不建議購買,因為很難保證沒有過量使用添加劑。
在家如何做出口感勁道爽滑的麵條,牢記3訣竅
訣竅一,和麵時多加點鹽
鹽能夠增加麵條筋度,而很多人在家裡雖然也加鹽了,但是加的量不夠,一般家裡的麵粉需要按照每斤麵粉加6克鹽,麵條才能出來勁道的口感,和麵時水最好用涼水,按照每斤麵粉250克水這個比例和麵。
訣竅二:加澱粉
麵條中加澱粉,一般是商用麵條的做法,像是很多增筋劑都會有玉米澱粉的成分,因為玉米澱粉黏性較高,可以提升麵條的勁道口感,其次澱粉具有很強的吸水性,所以比較耐住耐泡,可以保證麵條放很久口感不變。
訣竅三:加雞蛋清
和麵加雞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做得正確,這是因為想要麵條口感勁道爽滑,只有加雞蛋清,才能夠實現,這是因為雞蛋清中含有的雞蛋白具有增筋作用,如果加了雞蛋黃,那麼麵條在煮熟后,雞蛋黃則會成為顆粒的粉末狀,不僅無法提升麵條筋度,反而會讓麵條勁道口感降低。
個人主頁有一系列蘭州拉麵製作視頻教程和拉麵各種配方的分享,本人定時分享:
各種麵食做法的講解,各種鹵菜製作的講解,各種湯類製作的講解
分享餐飲實戰乾貨經驗,講解專業餐飲知識,關注我教你在家自學蘭州拉麵,喜歡文章,記得點讚呦!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