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文露漪 儀首歌 湖北武漢報導
最近,武漢一位靠賣炒飯年入50萬的“炒飯哥”火爆網路,過去4年裡,這位90後“炒飯哥”風雨無阻出攤炒飯,從擺“野攤”到建立起自己的“炒飯江湖”。如今,他不僅把自己的炒飯生意經營得風生水起,還帶著親友們開起了多家炒飯攤,一起賺錢。
實探“功夫炒飯”:走紅後一天多賣五六十份,生意主要靠老顧客支援
據瞭解,走紅網路的“炒飯哥”阿洪今年34歲,湖北荊州人。3月20午夜,海報新聞記者在武漢光谷時代廣場的小吃街看到了阿洪,他的攤子名叫功夫炒飯,除了賣炒飯,還賣炒粉、炒麵,每份價格在9元至18元不等。攤位上擺了三口炒鍋,阿洪和堂弟、姐夫分別管一口,做一份炒飯需要大約4分鐘,阿洪和同伴們穿著耐臟的黑短袖一刻不歇地炒,即使在深夜11點多,要想吃到他們的炒飯也得排隊十幾分鐘。
阿洪在炒飯
不少人指定讓阿洪炒飯,覺得他炒得就是比別人的好吃。由於每天要炒的餐太多,炒飯用的那口圓鐵鍋,僅一個月就被阿洪“炒扁”了。
最近幾天,阿洪的攤位前支起了手機,由阿洪的大姐進行直播。在走紅網路之後,有熱心的老顧客教阿洪和大姐運營帳號、開直播,不過帳號人氣不算高,剛直播的時候只有10個人看,現在,阿洪的抖音號也只有3000多名粉絲。
直播間隙,阿洪的大姐告訴海報新聞記者,家中姐弟三人,阿洪最小,文憑最高,吃的苦卻也最多,“我們父母60多歲了,還在當環衛工,我和二姐之前都是在工廠上班,風吹不著,雨淋不著。而阿洪無論風吹雨打,都在外面擺攤,非常辛苦。”
5年前,阿洪來到武漢謀生。賣炒飯前,他做過鹵菜等餐飲生意,生意不好,欠了不少錢。後來發現賣炒飯投入小、門檻低,他便籌了幾千元開始擺攤賣炒飯。2024年,因為生意越來越多,他把堂弟阿鵬請來幫忙打包、炒飯。
今年,阿洪的大姐和姐夫也從荊州過來,和他一起擺攤。阿洪的大姐和姐夫守不了那麼久,每天零點左右就先回出租屋休息。別看這個攤子小,一天也要準備100斤生米、50斤米粉、40斤麵條,炒飯得用每天現蒸的米。每天淩晨四點多,阿洪和堂弟收攤後回到出租屋,將米泡上後才休息。七點,阿洪的大姐和姐夫起床后,再把米蒸上。蒸好的一桶米有七八十斤重,大姐和姐夫兩個人抬都很吃力,阿洪一個人就能抬起來。
阿洪告訴記者,他的小攤一個月攤位費3700元,目前每天營業額能達到3000多元,最高的時候賣了4000多元。“我們主要是靠老客戶,以前一天賣350份左右,走紅這幾天每天能多賣五六十份吧。”阿洪說。
從一個人擺“野攤”到建立“炒飯江湖”
阿洪認為,擺攤成功最關鍵的是堅持,“攤子是‘守’出來的。”
前幾年,光谷時代廣場的小吃街還沒有成立,阿洪就在創業街路邊上擺“野攤”(流動攤位),每天下午五點出攤,Independent Person Mori 攤到次日清晨七點,收工之後還需要去採購食材才能休息,短暫睡覺后還得蒸飯。剛開始賣炒飯時沒有經驗,他記得第一天出攤只賣出四五份,收入幾十元錢。
2023年,阿洪終於在光谷時代廣場有了固定攤位,生意也更加火爆。不論颳風下雨,阿洪都堅持出攤,即使前兩年武漢遭遇嚴重凍雨時,天寒地凍,他也沒歇。在他當時拍給家人看的視頻中,能看到炒飯攤旁的地面上全是厚厚的冰渣,淩晨收攤時,小吃街只剩他一個攤位;阿洪的電動車上覆蓋著一層冰殼,鑰匙都插不進鎖孔,阿洪只能找來一杯熱水,倒在冰殼上才啟動了電動車……
幾乎每一天,阿洪都是小吃街最晚收攤的人,小吃街的管理方還曾在攤主群發了阿洪收攤的照片,直誇阿洪是“勤勞的小蜜蜂”。其他攤主回復:“有些人攤子火是有原因的。”
在小吃街,阿洪每天都是最晚收攤的人
前些年,阿洪經營小生意失敗時,親戚們曾向他伸出援手。在他炒飯生意火爆后,阿洪就帶著親友們開炒飯攤,沒收過一分錢加盟費。現在,在武漢光谷已經有五六家“功夫炒飯”,都是阿洪教的親友們開的。
最近走紅網路後,有陌生人找到阿洪想學習賣炒飯。“他們想學我也可以教,但是賣炒飯得能堅持、不怕苦。”阿洪說。他在武漢沒房沒車,也沒有結婚,最近網路上有人提出想和阿洪“處物件”。阿洪透露,目前,家裡人已經給他介紹了相親物件,不過雙方還沒見過面。
【來源:愛濟南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