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正常,實則可能是嚴重缺覺的4種表現
更新于:2025-03-26 08:58:33

這是不是你?

深夜十點,還在為工作焦頭爛額,只想配上夜宵、奶茶,邊吃邊努力。雖然困到上下眼皮直打架,明顯感覺大腦變遲鈍、開始運轉不動,卻還強撐著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今天必須做完”……

在高強度的工作學習、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犧牲睡眠時間似乎成了許多人的家常便飯,對身體的“鈍感”成了日常。

很多人都知道:“睡不夠會打呵欠——打呵欠意味著犯困——犯困就要補覺”。

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呵欠連天”外,睡眠不足還有很多其他的表現。

參照多數人的數據,如果你睡眠時間低於6小時,就要小心是否存在“睡眠不足”。

以下4種可能出現的表現,看似和睡眠無關,很容易就被想當然地視作“上年紀了”“最近火氣有點大”“天氣冷嘴巴都變饞了”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只是偶爾一次兩次,不用過於擔心。但要是持續出現以下明顯異常,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報,提醒你已經嚴重缺覺渴望更多高油、高糖的食品

深夜暴食的體驗,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熬夜時總是特別想吃薯片、巧克力、炸雞等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很多人會不以為意地將其調侃為“馋癮犯了”,然而研究發現,睡眠不足也會讓人想吃更多“垃圾”零食。

在亞利桑那大學一項針對3000多名成年人的調查裡,缺覺者表現出這種“嘴饞”傾向的比例,高達66%。夜間時段,攝入需求更強。

另一項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通過大腦磁共振掃描成像后同樣發現:對比睡眠良好的情況,睡眠不足會嚴重損害大腦額葉的活動,讓大腦獎勵系統對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反應更活躍。

這還和“變胖”存在聯繫:每天睡眠時間減少1小時,你會多胖2斤,這可能不是危言聳聽。

一項針對成人的薈萃分析表明,每天睡眠時間減少1小時與BMI增加0.35kg/㎡相關,對於一個170釐米高的人來說,它約等於2斤體重。

這可能是因為,睡眠不足會影響瘦素和胃饑餓素的分泌,負責“喊停進食”的瘦素戰鬥力大減,而“催你狂吃”的胃饑餓素攻擊力驟升。

形成越睡不夠——大腦越容易被劫持——想吃垃圾食品的慾望越強——越容易變胖的多米諾連鎖表現。

注意力難以集中

感覺大腦變得“笨笨的”

一個熬了幾天大夜、週末沒睡上一個好覺的同事,眼神放空,注意力難集中,靈魂彷彿飄在大腦上空……你喊TA名字好幾回才有反應。

是的,TA可能不是失戀了,而是完整的覺睡得太少。

一項發表於《自然》子刊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顯著導致反應遲鈍,降低注意力、記憶力和執行功能。

這可能是因為睡眠剝奪,海馬體縮水。海馬體負責記憶形成和鞏固,缺乏睡眠就好比低電量的手機沒有及時充電,系統變得卡頓,甚至宕機。

前額葉皮層活動也會受到限制,好比降頻運行,你的決策力和注意力就大大降低。

心浮氣躁

看誰都像故意找茬

是的,“起床氣”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時,大腦會更傾向於對別人的表情進行負面解讀。

明明是面無表情的“中性面孔”,不帶一絲感情色彩,但在沒睡夠的人眼裡,偏偏就會被解讀出“威脅性”。

讓一夜沒睡和睡夠8小時的兩組人,看同一組照片,結果顯示,沒睡飽的人給照片對方的吸引力、可信度打出的評分,遠低於睡飽的人。

也就是說,睡眠不足時,你可能對對方的一言一行都更敏感、更不容易信任對方、對其他人有更強的敵意。這可能是因為,嚴重缺覺會影響大腦杏仁核的活動。

不少研究表明,即使是一個晚上的睡眠缺乏,也會讓大腦杏仁核變得異常活躍,更容易有焦慮、恐懼、憤怒等激烈的負面情緒。

反應遲鈍

開車時警覺性變低

睡眠不足還開車,任身邊人怎麼提醒都不為過。一項發表在《睡眠研究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顯著延長反應時間,增加交通事故和工作事故的風險。

嚴重缺覺的人,開車約等於酒駕。連續24小時不睡眠的反應時間,相當於血液酒精濃度為0.1%的狀態。

這是一串觸目驚心的數據,在24小時內,與睡眠時間達到建議的7小時或以上的司機相比,睡眠不足的司機撞車風險一路飆升:5~6小時的睡眠:撞車風險增加1.9倍,睡眠不足4小時,撞車風險增加11.5倍

千萬別以為單憑意志力可以戰勝身體反應,睡眠不足真的會嚴重降低大腦警覺性,讓你信息處理速度變慢,尤其是在開車這樣需要快速反應的場景中。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輛馬車,一天24小時都在辛勞地為我們服務,但我們真的懂它嗎?

作為修復它、安撫它最重要的場景之一——睡眠,是否正被你一點點壓縮?

如果長期處於嚴重缺覺的狀態,損害的很可能是我們的健康,更別提想擁有一個靈活清晰的大腦。

為了我們的健康,是時候多關心一下身體發出的信號,讓它在疲倦不堪時,停一停,好好休憩、補個好覺了。

來源:新華社

非遺薪火校園傳承
非遺薪火校園傳承
2025-03-26 03: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