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久凍的肉會怎樣?冰箱裡的肉凍多久就不能吃了?今天講清楚
更新于:2025-03-26 03:18:37

王奶奶今年73歲,腿腳不太靈便,再加上住在老舊社區,沒有電梯,出門一趟實在費勁。為了減少外出的麻煩,她習慣一次性買很多蔬菜和肉類,一股腦兒全塞進冰箱,打算慢慢吃。冰箱裡,各種食材擠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雜貨山”。

這天,王奶奶的孫子帶著女朋友來看她,家裡一下子熱鬧起來。王奶奶特別開心,決定親自下廚,做一頓豐盛的飯菜。她翻出冰箱裡那塊“藏”了數月的豬肉,這塊肉之前被反覆解凍又冷凍,但她沒太在意。王奶奶把肉切好、下鍋,不一會兒,一道香噴噴的菜餚就端上了餐桌。

飯後沒多久,王奶奶、孫子和女朋友都開始覺得不對勁。他們先是覺得肚子不舒服,接著就開始嘔吐、腹瀉,難受得不行。一家人趕緊趕到醫院,醫生診斷是急性腸胃炎。醫生說,這多半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王奶奶這才想起冰箱裡的那塊凍肉,心裡滿是懊悔。

冷凍肉,真的不安全嗎?

很多人覺得,冷凍肉不如鮮肉好吃,營養也差,甚至還會致癌。其實,這都是誤解。冷凍肉本身並沒有那麼可怕。在低溫冷凍環境下,肉類中的細菌繁殖被抑制,生化反應也變慢,很難產生有害物質。所以,正常冷凍保存的肉,吃起來是安全的。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反覆解凍的凍肉。低溫冷凍只是“凍住”了細菌,但並沒有把它們消滅。當肉被反覆解凍又冷凍時,溫度不斷變化,細菌就像被“喚醒”了一樣,一旦遇到合適的溫度,就會迅速繁殖。而且,肉在被放進冰箱之前,已經經歷了屠宰、運輸、售賣等多個環節,上面本來就有很多細菌。反覆解凍後,細菌數量會像“滾雪球”一樣飛速增長。

央視記者曾做過一個實驗,把同一塊鮮肉反覆冷凍解凍4次,檢測發現,最後的菌落總數是最初的15倍!天津農學院的研究員還發現,反覆凍融的肉類會引起蛋白氧化,促進致癌物N-亞硝胺的形成。這樣的肉吃下去,對人體健康威脅可不小。

冷凍肉也有“保質期”,存儲有講究!

冷凍肉雖然能延長保存時間,但也不能一直放在冰箱裡不管。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說,冷凍肉的保質期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肉的種類、冷凍前的新鮮度,還有冰箱的溫度。

如果肉是新鮮無污染的,在零下25℃快速冷凍,再在零下18℃恒溫保存,這是最理想的冷凍狀態。在這種條件下,除了魚類和海鮮,大部分肉類可以保存1-2年。但現實情況是,很多肉在銷售時已經受到細菌污染,而且家裡的冰箱溫度也不穩定,經常開關門、斷電、延遲啟動,這些都會讓溫度波動。所以,冷凍肉的保質期其實會縮短。

一般來說,建議大家盡量在1個月內吃完凍肉,這是最佳食用時間。如果實在沒辦法,也要注意不同肉類的最長保存期限:

紅肉類(豬、牛、羊):最長保質期10-12個月;

禽肉類(雞、鴨、鵝):最長保質期8-10個月;

海鮮河鮮類(魚、蝦、貝):最長保質期6個月,但最好在4個月內吃完。

如果發現冷凍肉有以下4種變質跡象,就千萬別吃了:

外觀變化:正常冷凍瘦肉是淺灰色,肥肉是白色。如果肉變成紅褐色、灰色或灰綠色,甚至有白色或黑色斑點,說明已經變質了,這是細菌代謝產生的“痕跡”。

味道變化:變質的肉會有腐臭味,因為細菌分解肉後會產生胺類、吲哚等物質,散發難聞氣味,加再多調味料也掩蓋不了。

手感變化:新鮮的肉摸起來緊實有彈性,不黏手。變質的肉表面會黏膩,甚至能拉絲,這是細菌繁殖產生的黏性代謝物。

煮熟變化:正常肉煮熟后肉湯清澈,變質肉煮熟后肉湯會很渾濁。

解凍有“講究”,別再“瞎折騰”!

保存和解凍肉類,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錯誤的方法不僅會讓肉變質,還會影響口感和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清洗:買回來的肉一定要里外洗乾淨,禽類和海鮮更要掏乾淨內臟,這樣能去掉很多表面細菌。

分塊保存:把大塊肉切成小塊,每次按需解凍,這樣就能避免反覆解凍冷藏。

貼日期標籤:用保鮮袋裝好凍肉,貼上日期標籤,方便取用,也能及時清理過期的肉。

低溫保存:確保冰箱冷凍室溫度在零下18℃以下,這樣才能有效抑制細菌。

解凍肉類也有4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冷凍轉冷藏:把凍肉從冷凍室拿出來,放在冷藏室慢慢解凍,這樣能降低溫差,控制細菌生長。

冷水解凍:把凍肉泡在冷水裡,冷水溫度比室溫低,能有效解凍,同時也能抑制細菌。

加熱解凍:用微波爐快速加熱解凍,這種方法比冷水解凍快很多,方便又高效。

大家一定要記住,所有食物都有保質期和最佳賞味期。超過期限的食物,不僅營養流失,還可能危害健康。所以,能吃新鮮食物的時候,盡量別依賴冷凍肉。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