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健康亮紅燈?醫生:體內毒素排不出,走路時可能出現3個信號
更新于:2025-03-26 05:10:09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臟器之一,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更關注心臟、肝臟等器官的健康,而對腎臟的關注則相對較少。然而,腎臟的健康對於人體整體的健康情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腎臟如同一個默默工作的“衛士”,具有很強的耐受性。在腎臟功能受到一定損害時,它並不會立即發出明顯的疼痛信號。

往往當功能損害達到30%或40%時,我們的身體可能都不會有太過強烈的不適感。這就導致很多人誤以為自己的腎臟是健康的,從而錯過了早期發現和治療腎臟問題的時機。

等到身體出現明顯不適時,腎臟問題往往已經較為嚴重了。當腎臟功能開始下降時,身體會通過一些細微的變化來發出警告。其中,腿腳的信號就是一個重要的提示。

不少人會發現,自己在走路時雙腿總覺得沉重,步伐也比以前更為吃力。這種沉重感並非普通的疲憊,而是一種彷彿“灌鉛”般的感覺。

即使只是短暫行走,腿腳也會感到脹痛,甚至會覺得鞋子穿得更緊了。很多人可能會將這種情況歸結為水腫,或者認為是飲食中鹽分過多所致,但實際上,這可能是腎臟代謝功能減弱的信號。正常情況下,腎臟負責調節體內的水和電解質平衡。一旦腎臟功能下降,體內過多的水分便會瀦留,尤其是在下肢。

如果發現早晨起床時雙腿還比較正常,但到了下午或晚上卻開始腫脹,就需要引起高度警覺了。尤其當這種情況伴隨夜間尿量減少或早晨眼部浮腫時,更應該慎重對待。

許多慢性腎病患者在早期,雙腳水腫是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但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等到病情急劇惡化時,才追悔莫及。除了腿腳的水腫,腎功能受損還會對神經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有些人會在走路時感覺到腳底麻木或刺痛。

這種情況並非偶然,而是腎功能受損導致神經系統受到影響的表現。腎臟不僅具有排毒功能,還是調節人體鈉、鉀、鈣等電解質平衡的重要器官。

當腎功能降低時,鉀離子的排泄會出現異常,導致血鉀水準升高,進而影響神經肌肉的正常運作,使神經末梢變得敏感,從而出現麻木、刺痛甚至抽筋的現象。特別是那些在行走時突然出現小腿抽筋的人,可能並非僅僅是缺鈣,而是腎臟的礦物質調節能力下降所致。

不少慢性腎病患者在確診前的數年,就已經經歷了輕微的手腳麻木或刺痛感,然而由於癥狀並不明顯,他們往往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最終錯失了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機。

腎功能下降還會導致一種由內而外的疲勞感。有些人在行走過程中會感到越來越疲憊,甚至出現氣喘吁吁的情況。

這種疲勞感與普通的勞累不同,往往是一種即使稍作休息也無法完全恢復的虛弱感。很多人會認為這可能是生活壓力過大或因年齡增長導致的體力下降,然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腎功能的下降會直接影響紅細胞的生成。

腎臟會分泌一種名為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激素,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從而確保身體有足夠的氧氣供應。當腎功能受損時,EPO的分泌減少,紅細胞的生成也會相應減少,導致身體缺氧,從而使人感到極度疲勞。

早期的許多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體驗到這種疲勞感,但他們往往誤認為是其他原因,直到進行腎功能檢查時才恍然大悟。

腎臟的健康情況不僅影響著身體的其他器官,還與大腦功能有著密切的關聯。當腎臟的代謝能力下降時,體內的代謝廢物如尿素氮和肌酐等會在血液中逐步累積。

這些毒素的積聚不僅會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傷害,還可能損害到大腦的功能。有些人會察覺到自己最近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等現象,甚至比以前更容易遺忘。

這種情況並不僅僅是由於精神壓力或休息不足引起的,實際上是血液中的毒素干擾了大腦的正常運作。尤其是那些下午容易感到困倦、思維遲鈍的人,更應該警覺腎臟健康的潛在問題。影響腎臟健康的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因素是呼吸方式,特別是口呼吸。長期以來,口呼吸可能會使得血液中二氧化碳過度排出,從而影響酸鹼平衡,而腎臟正是調節這種平衡的重要器官。

若持續發生酸鹼失調,腎臟的負擔將會加重,進而引發慢性損傷。尤其是習慣在夜間打鼾、早晨起床時感到口幹的人,往往是因為長期的口呼吸習慣所致,他們的腎臟受到的潛在危害可能比一般人更為嚴重。

在腎病患者的飲食方面,存在著一些誤區。很多人認為,得了腎病就應該減少蛋白質的攝入以減輕腎臟的負擔,然而這並不適用於所有患者。

雖然蛋白質的代謝會產生廢物,需要經過腎臟排出,但如果攝入蛋白質不足,人體反而可能出現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和肌肉流失,最終影響到腎臟的自我修復能力。事實上,關鍵在於蛋白質質量的選擇而非僅僅關注總量。

對於慢性腎病患者來說,蛋白質的攝入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雞肉、魚肉和大豆蛋白,而非高嘌呤食物如紅肉和動物內臟,可以在保障營養的同時減輕腎臟負擔。

一些人在被診斷出腎病后,即便控制了飲食、減少了蛋白質攝入,腎功能仍然持續惡化。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單純的低蛋白飲食可能並不足夠,還需要注重蛋白質的品質。

如果攝入的蛋白質品質不佳,不僅無法達到減輕腎臟負擔的目的,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其他不良影響。

腎臟的健康不容忽視。我們應該密切關注身體的各種細微變化,及時發現並干預可能出現的腎臟問題。

同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飲食中的鹽分攝入,定期進行體檢,避免口呼吸等不良習慣,合理選擇蛋白質的攝入,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腎臟健康。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