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的一個普通小區里,60歲的張大媽最近陷入了深深的困擾。大約兩年前,她發現自己時不時會反酸,那種酸水倒流的感覺讓她十分難受。但張大媽並沒有太當回事,她覺得這不過是年紀大了,身體機能下降的正常現象,就像老機器偶爾會出點小故障一樣。於是,她選擇了默默忍受。
然而,半個月前,情況突然急轉直下。張大媽反酸的頻率越來越高,每次吃完飯,除了反酸,還會有乾嘔、上腹部疼痛的癥狀。這些癥狀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徹底打亂了她的正常生活。原本簡單的吃飯,現在卻變成了一種痛苦的折磨。家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趕緊陪著她去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醫生發現張大媽的食道內存在異常病灶,後續的病理活檢確診為食道癌。這個消息讓張大媽和家人都難以置信,一向身體硬朗的她,怎麼就突然患上了癌症呢?在了解張大媽的過往病史和生活習慣后,醫生發現了一個關鍵線索——張大媽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趁熱吃”,尤其愛吃剛出鍋的滾燙食物。她總是迫不及待地把熱氣騰騰的食物送進嘴裏,享受那種熱乎乎的滿足感,卻不知道這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健康隱患。
事實上,長期進食過燙的食物,就像用高溫火焰不斷炙烤食道黏膜一樣,會導致黏膜反覆受傷,誘發慢性食管炎。如果沒有及時干預,這些小小的炎症就像埋藏在身體里的“定時炸彈”,會逐漸演變成癌。而食管癌在我國十分常見,甚至在全球範圍內,有一半的食管癌患者都在我國。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為什麼全球一半食道癌在中國?
《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發佈的研究顯示,2017年全球食管癌新發病例47.3萬例、死亡病例43.6萬例。其中,我國的發病人數為23.5萬、死亡人數為21.3萬,將近一半的食管癌都在我國。我國食管癌的病理類型主要為食管鱗癌,佔比可達到90%到95%,在河南、河北、山西、四川以及閩粵交界地區的發病人數較多。
中國食道癌為何高發?其實和“吃太燙”離不開關係。當進食65℃以上的食物時,就像用滾燙的開水澆灌嬌嫩的花朵,食道黏膜會被燙傷,受傷位置的黏膜上皮會發生破損,繼而出現潰爛、出血。長期反覆攝入燙食,這些部位就會像被反覆摩擦的傷口一樣,不斷受傷、修復、再受傷,最終誘發炎症,甚至是癌變。黏膜上皮癌變在發展過程中,範圍也會不斷擴大,就像癌細胞在身體里“開疆拓土”,逐漸侵蝕健康組織。
此外,國人的飲食習慣也在加速這種損傷:
吃太鹹:我國不少地區喜歡食用醃制食物,醃制食物內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就像潛伏在食物中的“隱形殺手”,長期攝入容易導致癌症的發生風險上升。
吃太辣:辛辣的食物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帶來美味的同時,也容易損傷食管上皮,繼而導致上皮細胞變性、黏膜發生炎症,讓食管癌變的風險上升。
吃太快:進食過快,就像把粗糙的沙子直接送進食道,食物沒有充分咀嚼就進入體內,粗糙的食物可能會導致黏膜上皮損傷,容易誘發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最終增加癌症風險。
食道癌的3個癥狀,提前發現一個就很好
由於早期食道癌的癥狀不明顯,很多患者一經確診就是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有15%到20%,這個數位讓人觸目驚心。食道癌易被誤認為咽炎,但二者其實存在明顯的區別:
如果是咽炎患者,日常感覺咽幹喉嚨發緊,就像乾燥的空氣讓喉嚨變得緊繃,但在飲水后可緩解,且吞咽異物感在進食時會減輕、消失,安靜時癥狀較為明顯;而食道癌患者的喉嚨發干發緊,就像被一層無形的薄膜緊緊包裹,飲水后也無法緩解,異物感在進食時也依舊存在。尤其是以下3種癥狀出現時,要多加重視:
食物梗噎感:在進食第一口食物時會有明顯的哽咽感,就像食物被卡在喉嚨里一樣,後續不適會有所減輕,在進食固體食物時情況更為明顯。
吞咽困難:吞咽困難會隨著病情的發展呈進行性加重表現,就像食物在食道里遇到了越來越大的阻力,早期在進食大塊食物時會出現,後期甚至是喝水也會覺得難以下嚥,整個過程僅需要3到6個月時間。
進食時有咽痛:進食時會有明顯的咽痛感,就像喉嚨被針扎一樣,中晚期患者可能會有持續性的胸骨后和背部疼痛,可能為鈍痛、隱痛,或燒灼痛、刺痛,疼痛的位置多與病變位置一致。
別等有癥狀才開始預防
食道癌在出現癥狀時往往已經病情很嚴重了,該病一定是預防大於治療的。在身體還沒有出現不適時,就要盡可能去預防其發生。食道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青睞人群,年齡在40歲以上、來自食管癌高發地區、家族內有病史以及長期飲食刺激、過燙的人群,要儘早進行篩查。目前臨床上篩查食道癌的“金標準”是內鏡檢查,建議高危人群在醫生指導下儘早進行檢查。
那日常如何做好預防工作呢?
戒菸酒:戒煙戒酒是預防食道癌的重要措施,就像為身體的健康之路掃清障礙。如果實在做不到,可以限制飲酒量,減少對食道的刺激。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乾淨、過期、黴變的食物,就像為身體把好“入口關”,醃制、熏烤、油炸類的食物盡量少吃,這些食物中的有害物質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
多吃新鮮食物:食物選擇要以新鮮的水果蔬菜為主,搭配蛋奶類和適量肉類,就像為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套餐”,不要偏食挑食,保證身體攝入多樣化的營養。
不要“趁熱吃”:不論是喝水還是吃東西,都要以溫熱的為主,就像給食道一個舒適的“溫度環境”,不能進食過燙的食物,也不能狼吞虎嚥,讓食物在口腔里充分咀嚼后再進入食道。
食道癌的發生與日常的生活習慣之間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飲食習慣至關重要。想要預防癌症發生,需要先從飲食上做出改變。就像為自己的健康築牢防線,從每一口食物開始,守護食道的健康。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