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的力量
更新于:2025-03-26 02:47:19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困境:

遇到某個問題時,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不見成效。

哲學家叔本華說過: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

人一旦被思維禁錮,再多努力也是徒勞。

要知道,當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你要做的不是大費周章地把門撬開,而是去尋找上帝為你開啟的那一扇窗。

破窗從而破局,如此才能為人生增加無限可能,看見更多的風景。

01

《理想國》中,講述了一個“洞穴之喻”的故事。

一批囚徒世代被困在洞穴裡,他們的脖子和腳都戴著枷鎖,不能環顧,只能面向牆壁。

在他們身後,有一堆火在燃燒。

把守的官兵在火堆的那邊,拿著器物製造出各種影像,通過火堆投射到囚犯面前的牆壁上。

久而久之,囚犯們便認為眼前的影像,才是真實存在的世界。

直到有一天,一個囚犯掙脫枷鎖,回頭看見影像是由人製造出來的“虛無”,並在洞口看見了真實的事物。

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描述外面世界的光明,告訴他們面前的影像都是虛幻的陰影。

囚犯們不僅沒相信,反而紛紛嘲笑他變得更加愚蠢了,堅信面前的影像才是實物。

畫地為牢,莫過於此。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人這一生,都在為思維局限買單。

思維視角不同,人生的緯度也大不相同。

若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無異於洞穴里的囚犯,只會困死自己。

若換個思維看世界,不僅看到的風景大相徑庭,遇到的挑戰也大不相同,最後到達的人生高度也截然不同。

史鐵生說:“生命就是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

世間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不懂得轉化思維,只會困住自己,讓自己滯步不前。

人生寶貴,千萬別局限在狹小的天地中。

02

看過這樣一句話:“當有一天跌入了谷底,你的眼界決定了你反彈的高度。”

誤入迷障,找不出問題的癥結時,不妨跳出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我,唯有如此,才能發現問題,精準破局。

談到蘇炳添,大家都被他在奧運會上9.83秒的成績所折服,然而卻鮮少人知道,在創造奇跡之前,蘇炳添也曾有過失敗的消沉時光。

2017年全運會決賽前期,蘇炳添意外拉傷了右腿,與金牌失之交臂。

年齡本就對體能有影響,再加上傷病,讓蘇炳添懷疑自己能否繼續在田徑賽場上堅持下去。

但是蘇炳添不願意就這樣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於是他不再困在年齡和傷病的限制條件里。

而是客觀分析自己身體素質和短跑技術上的問題。

他反覆觀看自己和主要競爭對手的跑步視頻,分析自己與對手的短板和優勢。

每次看完之後,他都反覆研究學習對方的技巧,克服自己的弊端,然後進行日復一日的訓練。

最終,他成功調整好自己,重回巔峰,在東京奧運會更是跑出9秒83的驚人成績,打破了亞洲紀錄。

《被討厭的勇氣》中有句話:“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風暴也會變成微風。”

人生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自我完善的過程。

若你發現行至半途,卻看不清人生的方向。

不妨“推倒思維的牆”,走出自我。

要知道,很多時候,造成我們痛苦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對有限經驗的感知。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一個人只有學會跳出自身,才能開闢出新的出路。

面臨人生困境或需要做出重大選擇時,不妨嘗試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發生的一切。

把自己當別人,跳出自己,體察自己。

如此,以更理性、更全面的態度看待事態全域,處理事情本身。

找到自己的差距,不斷調整自己,不斷確定新的起點、新的目標,一步一步完善自己,超越自我。

03

羅振宇說,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

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的確,成長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激烈碰撞。

只有保持客觀理性,清醒地看待人生中的種種困頓,才能説明自己戰勝困難,走出困境。

要想打破有限認知的桎梏,從思維定式中跳出來,有這麼幾點建議,推薦給大家:

1. 學術會議“101010思維”——站在未來思考當下。

“101010思維”,指的是將自我縮小,從現狀中跳脫出來,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問題,站在未來思考當下。

例如,每當要作出選擇或者決斷時,都以“10”為時間跨度,來看待當下的決策:

10分鐘之後,你會不會覺得太衝動了?

10個月之後,它會對你產生哪些影響?

10年之後,你會後悔當下的選擇嗎?

層層思考,自問未來是怎樣看待當下的決策與判斷的,是會依然保持一致還是會有些後悔?

以第三方的角度觀察體會,作出正確抉擇的概率會更大。

人的思維可以無限延伸,站在未來的角度來思考跳出事物的表面,看到更深更遠的地方,才能夠解決當下的困局。

2. 多與他人交流——思維碰撞,總結反思。

常聽人說:“提高思維認知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與不同層次的人溝通和交流。”

思維的碰撞不僅可以更好地提升自我,還關係到一個人的前途命運。

如果你在職場中,勤與前輩交流,就能瞭解到行業的動態、少走彎路,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行業發展方向。

如果你在團隊合作中,與團隊中的每個成員多交流,多少都能受到啟發,有意料之外的驚喜發生。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多與不同職業的人溝通,你會對各行各業有更豐富的理解,並發現生活有不止一種可能性。

良好的溝通,還能幫助解決90%的問題。

如果你人生暫時遇到了什麼難題,不妨和過來人、高人交流,復盤優化,必定會有成長與收穫。

3. 拓寬思維邊界——提升自我認知,看清底層邏輯。

看過一段頗有哲理的話:“成功的關鍵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距。”

此言不虛。

思維決定認知,認知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根源。

正如電影《教父》中所說,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個人的認知水準提升了,往往一眼就能看穿問題的本質,當前的問題就不再是難題。

在正確方法論的指引下,也能最先抓住機遇,乘風而起。

因此,不斷抬高自己到思維格局、拓寬自己的思維邊界的人,做事往往事半功倍。

曾有人說:“我們都是自身經驗的囚徒。”

人生的悲哀,莫過於明明有機會去往更廣闊的天地,卻因為頭腦中固化的思維,把自己永遠限制在一個狹窄的圈子裡。

就如生物實驗“跳蚤效應”中的那隻跳蚤,即使玻璃蓋子被打開,它卻也無法從玻璃杯跳出去。

破局思維,就是跳出現有的局限,站在更廣闊的視角發現自己,糾正錯誤的思維模式。

餘生不長,別讓固有思維限制你的發展,阻礙了你的提升。

點亮在看,願你我都能“跳”出思維的牆,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遠離讓你內耗的人
遠離讓你內耗的人
2025-04-06 00:08:01
欣賞的力量
欣賞的力量
2025-04-06 00:28:44
學會翻臉
學會翻臉
2025-04-06 1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