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楊萬里說:“人生須富貴,此輩亦生涯。”
於人間繁華中,追尋富貴名利,是必經的旅程。
可當到了一定年紀,事業稍有成就,錢財亦有富餘。
此時此刻,才深刻懂得:
人活著,最貴的並非得到多少物質榮譽,而是擁有以下這6種免費的東西。
01
哲人叔本華說過一句話:
“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曾幾何時,年輕力壯,以為疾病和死亡只會光顧別人。
為了碎銀幾兩,拼命加班,奔波忙碌,不惜透支身體。
為了娛樂享受,晝夜顛倒,酩酊大醉,不顧家人擔憂。
等身體慢慢走下坡路,小病大痛找上門來,再後悔也於事無補。
即使花大價錢,吃進口葯,住單人床,疾病的痛苦始終如影隨形。
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資本和最貴的本錢。
有了健康,哪怕當下過得不盡如人意,也能努力東山再起。
有了健康,就算曾忽略過家人的感受,也有時間去經營彌補。
總而言之,只要身體健康,一切都還來得及。
《小窗幽記》中說:“身上無病,心上無事,春鳥是笙歌。”
人生下半場,沒什麼比健康更重要,無病無災,日日是好日。
愛惜身體,顧好心情,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方能安享晚年。
02
《中庸》有言:“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修養自己,陶冶身心,是每個人終身的修行。
如果時時為外物所動搖,常常活在情緒之中。
風光時得意忘形,受挫時一蹶不振,遇事時動怒傷神。
那麼,內心永遠也得不到真正的平靜與安寧,傷人亦害己。
保持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一個人最貴的修養。
一是情緒平和,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能做情緒的主人。
喜而不揚,忿而不怒,哀而不傷,驚而不懼,不衝動,不放縱。
如此,方可處好關係,掌控人生,將命運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是心態平和,看淡看開,沒有過多的慾望和擔憂。
你若通透豁達,精神飽滿,自能延年益壽,百福自集。
03
《道德經》有言:“知足者富。”
不管你的生活是好是壞,得到的是多是少。
永遠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人遠勝你,也有人不如你。
如果眼睛只看到未得到的,終其一生都在追逐,則必然無緣幸福。
畢竟,人不得全,瓜不得圓。
老天給了你富裕的出身,可能沒有圓滿的家庭。
給了你貼心投契的伴侶,可能沒有動人的外表。
給了你聰慧懂事的兒女,可能沒有順遂的事業。
可一日三餐無憂,身體安康無病,已經比這世上一半的人更富有。
正所謂:“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活在當下,珍惜擁有,幸福才會如期而至。
04
作家王小波說:“到了中年,才意識到除了家人,一無所有。”
行走於世間,遇人結緣無數,我們會收穫各種情分。
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際遇的不一,身份的差別。
愛人會分開,友人會離散,大多數人會在權衡利弊後將你拋諸腦後。
這個世上,只有親情,對你不離不棄,與你榮辱相依。
別人看重你飛得高不高,只有親人會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遇到坎坷時,墜落低谷時,也是親人不求回報、不遺餘力地幫扶。
有了這一份親情在背後默默支援,人生就有了最堅實的後盾和依靠。
《詩經》有雲:“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無論何時,都要將親情置頂,珍惜這段緣,方能過好這一生。
05
《增廣賢文》中講:“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天佑善人,心地良善,就是一個人最深的福報。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認為善良一無是處。
為了利益好處,害怕人善被人欺,漸漸變得冷漠而狡猾。
不願釋放善意,甚至利用別人的善心,玩弄他人的真誠。
結果只會是,人遠了,情淡了,福淺了。
最終才明白:只有刻在骨子裡的善良,才是積德改命的良方。
世界再冷酷,人心再涼薄,也要努力傳遞善意,做個好人。
佛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你的善念善行,溫暖他人的同時,必將惠及自身。
修得一顆善良慈悲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好運福報自然來。
▽
北宋理學家周敦頤說:“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故常泰無不足。”
人活於世,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能活得安寧而富足。
可世人偏偏不懂,一輩子都為了外物汲汲營營,擁有了別人奢望的一切,卻活得並不快樂。
有時候,世俗定義的成功並非我們活著的最終目的。
人生最貴的,反而是當下免費的擁有。
讓身心安定下來,體會生命的恩賜,珍惜你享有的一切。
在這場走馬觀花的體驗中,活得盡興,過得肆意,你就不枉走過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