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事的底層邏輯,千萬別搞反了
更新于:2025-03-26 02:28:53

曾仕強曾分享過一個有趣的觀點:

他說,如果有個人最近賺了筆錢,邀請大家吃大餐,本是好意,可當他說出“賺了錢”的瞬間,可能就會招來別人的不滿甚至怨恨,覺得他在炫耀。

但如果將順序顛倒一下,先說請大家吃飯,因為最近賺了點錢,大家就會很高興。

他接著說:“之所以會這樣,其實就是順序出了錯。”

在生活中,許多人常常會忽略做事順序的重要性,以為只要把事情完成就好。

殊不知,做任何事,順序一旦顛倒,結果可能就會截然不同。

就像以下三個底層邏輯,想成事就千萬別搞反了。

01

少就是多

賈伯斯曾因為經營理念的問題,和蘋果公司高層爆發過激烈的爭執,甚至一度離開了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

那時的高層認為蘋果應該走多元化路線,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可賈伯斯的想法恰恰相反,他認為只要做好一樣,也能以少勝多。

最終,二者因觀念不合,不歡而散。

在賈伯斯離開後,公司高層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不斷推陳出新,台式機、筆記本、手機,研發專案更是琳琅滿目。

可結果是,這番操作下來,利潤不升反降。

直到1997年,公司現金流被告知僅能維持三個月,此時,董事會才決定重新請回賈伯斯。

重返蘋果後,賈伯斯只做了三步,就讓蘋果起死回生:

第一步就是將所有產品型號精簡到一個;第二步是一舉砍掉70%的研發專案;第三步是將經銷商縮減至1家。

但這看似平平無奇的三步棋,卻讓蘋果公司迅速煥發生機,旗下產品一度風靡全球。

其實,賈伯斯一開始的核心理念十分簡潔明瞭——“專注於1%的精髓”。他相信,做得越少,才能越專注,最終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每天將自己的行程規劃得滿滿的,什麼都想得面面俱到,卻發現每件事都不能兼顧周全,反而離目標越來越遠。

以為掌握的技能越多,未來就越能遊刃有餘。但盲目學習各種東西,到頭來都只是淺嘗輒止,一事無成。

我們常常相信以量取勝,終日忙忙碌碌,以為只要做得越多就越靠近勝利。

可人的精力如同沙漏中的細沙,終有流盡之時,我們無法將每件事都做到盡善盡美。

與其分散精力去做一百件平淡無奇的小事,不如全神貫注做好一件頗具價值的要事。

正如“二八定律”講的,做一件事,只要解決好20%重要的部分,剩下的80%就能迎刃而解。

有時候,不用事事精通,致力於將一件事做到極致也是成事之道。

真正的高手,永遠只會把精力放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

02

慢就是快

著名的美食東坡肉,之所以能入口即化、肥而不膩,其關鍵就在一個字——慢。

可有不少人過於心急,試圖用大火快速將肉煮熟,結果肉雖表皮紅潤,內里卻毫無滋味。

只有耐著性子,小火慢燉,讓肉質慢慢吸收調料的精髓,方能口感最佳。

人生,亦是如此。

有時候,欲速則不達,想要快,就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

作家麥家,曾在《開講啦》的舞臺上,提起過一段傷心往事。

初入文壇,麥家就憑藉《解密》一書迅速嶄露頭角。

然而,成名后的誘惑讓他迷失了方向,為了豐厚的稿費,他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匆匆完成了長篇小說《刀尖》。

不料,這部作品卻成為他心中永遠的遺憾。

由於時間倉促,書中的情節單薄且漏洞百出,小說出版后,讀者的批評如潮水般湧來,指責之聲不絕於耳。

這時他才意識到,文學不是速食,而是需要時間與耐心去細細打磨的藝術品。

從那以後,他改變了自己的寫作態度,不再為了名利而急於求成。

如今,麥家已成為文壇的佼佼者,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受讀者喜愛。那本《刀尖》如今也成為他前進路上最好的警醒。

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時,可能都有過想要速成的念頭。

恨不得運動幾個小時就能擁有魔鬼身材;盼著只要臨時突擊努力,學業或工作上就能突飛猛進……

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不僅沒能如願以償,還因急功近利錯失了真正沉澱和成長的機會。

還記得那個著名的“竹子定律”嗎?

在最初的幾年裡,竹子的生長速度極為緩慢,可一旦熬過了前面紮根的幾年,竹子就會開始以驚人的速度生長,短短幾個月就能長到十幾米甚至更高。

所有碩果累累的背後,都離不開日復一日地深耕細作。

一隻飛舞的蝴蝶需要經歷漫長的蛻變,一朵荷花的綻放也需要幾十天的蓄勢。

人生就像一場長跑,若用百米衝刺的速度去跑,終有力竭的時候;唯有放慢步伐,踐行長期主義,方能收穫滿滿。

03

捨就是得

看過這樣一則報導:

一位記者向一位農民提問:“您家每年的農作物收成總是那麼好,有什麼特別的秘訣嗎?”

農民笑著回應說,他會把自己最好的種子分給鄰居們。

面對記者的疑惑,農民進一步解釋,只有當周圍的田地都種上了優質的種子,自家的農作物才能得到最好的授粉。

稻盛和夫曾說:

“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要看我們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讓它變得更純粹、更美好。換句話說,要看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發揮出來。”

總想將利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的人,往往會讓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懂得以捨為得,讓別人佔到便宜,吸引更多的人與你同行,反而會收穫更大的利益。

企業家雷軍近幾年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這背後離不開他多年捨得“讓利”。

他曾在一則採訪中說道:“做生意其實就是要捨得讓別人佔便宜,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站在你身邊。”

早年的智慧手機市場,高價產品居多,不少人對智慧手機望而卻步。

雷軍見狀,決心打造出讓大眾都用得起的智能手機。

為此,他帶著團隊四處奔波,尋找高性價比原材料供應商,全力控制成本並確保手機品質。

產品成型後,定價又讓團隊犯了難,定高了,違背初衷,大眾難以接受;定低了,企業盈利受限。

但雷軍最終還是選擇最大限度地讓利,以相對親民的價格推出產品。

也正因如此,小米的銷量在行業內一直名列前茅。

這世上或許從來就沒有兩全其美之事,若無捨怎會有得?

利不佔盡,收穫的是共贏。

願意付出真心和誠意,方能換來真情。

有句話說得好:“當你緊握雙手,裡面什麼都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有時候,舍並不代表放棄,而是學會為生活減負,只有將雙手清空,才能拾取更多東西。

聰明的人,往往都深諳捨就是得的道理,先談付出,再論收穫。

04

波蘭作家萊蒙特說:“一切事物都是有順序的,如果沒有順序,那就會出錯。”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每個人都想把事情做得完美無缺。

可常常天不遂人願,究其根本,就是順序出了錯。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一旦做事的順序反了,即使再勤奮也是徒勞。

只有先確立正確的順序,再全力以赴地去執行,如此,方能達成所願。

7個能成事的頂級思維
7個能成事的頂級思維
2025-04-07 15:38:15
戀人之間最好的狀態
戀人之間最好的狀態
2025-04-11 0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