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周國平的一段話,印象深刻:
“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世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
人的外貌是天生的,但人的精神面貌是由自己的心態和修養決定的。
前半輩子,靠爹媽給的五官,美不美、帥不帥挺客觀的;
後半輩子就不一樣了,誰的膠原蛋白都扛不住,你的心態、成就、品性等,一層一層給容顏包了漿。
有的人不再是好看還是難看,而是好難看;
有的人則比年輕的時候看起來更舒朗、明媚,一個詞“精神”。
再精緻的外在都無法掩蓋內裡的虛弱,可一股子超強的精氣神卻能頂得住任何一副皮囊,就是那麼自信、自在、自洽,也終於意識到——美,還真是多元的。
而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他內在品質的體現,也是他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的外化。
這是一種精神境界,更是強大的精神力量。
01
善良與寬容之心
請拿出一面鏡子,細細端詳你臉上的紋路,試著做出一個生氣的表情,然後是嘲弄與不屑,最後再試試微笑。
在完成這些動作的過程中,請觀察你臉上紋路的走向、深淺。
不必多說,你已經看出其中的差別。
人在年輕時可能看不出什麼,可一有點歲數,經年累月的笑容可掬或怒目圓睜都印刻在了嘴角、眉梢,甚至直接烙在了眼神里。
所以,對自己、對別人,多發發善心,多一些包容,寧往好處想,別向惡處猜,用一顆溫暖的心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面相必然是善良明媚的。
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有一個叫芙蕾達的老太太。
她年輕的時候是個大美人,有一雙藍色的眼睛,靈動又迷人。
後來,她嫁給了心儀的伴侶,為他生兒育女,日子過得很幸福。
可是有一天,她在外出途中遭受了嚴重的車禍,輪胎從她美麗的面龐上碾過。
她的眼睛被擠出眼眶,嘴巴撕裂至耳邊。
幾個小時後,她被送到醫院搶救,身上痛得如烈火焚身。很快,她就陷入了昏迷。
再度醒來時,醫生告訴她,她的臉被毀容了,且難以恢復。
就在所有人都覺得芙蕾達太太會情緒崩潰時,沒想到她竟然說:
“我恨那個司機,但我願意原諒他,因為我想自己能儘快好起來。”
之後的幾十年,她經過大大小小22次整容手術,才擁有了一張看起來不那麼恐怖的臉。
可人們似乎未曾聽過她有任何怨言,更沒看見她哭過,反而時常聽見她拿自己的假眼球開玩笑。
對她來說,車禍、毀容、疼痛,不過是人生中一個小插曲而已。
那場車禍並沒有改變她,她還是之前那個美人,只不過現在的美是由內散發出來的。
林清玄說,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生活雞零狗碎、一地雞毛,是肯定的,遇到矛盾和衝突也在所難免。
但是,如若能以善良和寬容心去處理,紛爭也如落在棉花上,輕輕彈跳,慢慢消解。
看似善良和寬容的結果作用在別人身上,其實受益的是我們自己,平和的心境、閃動的喜悅、舒朗的面貌,經年累月,效用自會顯現。
02
自信與自洽之態
人本自足,無需外求。
一個自信自洽的人,總是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不輕易放棄或退縮。
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的力量,讓人感受到決心和勇氣,他們能夠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找到動力。
如果說人的內心是一座富礦,那自信與自洽就是我們需要奮力挖掘的財富。
虛張聲勢,反噬更甚,唯有像運動員訓練肌肉一樣,不斷訓練獲得自信與自洽的能力,才能實實在在獲得滋養——
行動,行動,再行動;
是別人說你做錯時不盲目反駁,不過度生氣,而是聽清楚別人在說什麼,認真想想再做決斷;
是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但當自己被欺負時知道遠離;
是面對別人的嘲笑時,不會自卑,仍然愛自己、喜歡自己;
是去努力贏,但也不怕輸;
是當你不如別人時,誠實面對自己的嫉妒與失落,快速學習別人的經驗與方法,付諸行動;
是被誇獎時,覺得自己配得上,能因此感覺到快樂,並謝謝對方的善意;
是勇敢而堅定地相信,相信真誠、相信善良、相信美好、相信改變,不被流言蜚語干擾,不被瑕疵細節迷惑,堅定地選擇相信……
在復旦大學的某次演講中,記者閭丘露薇說過這樣一段人生經歷。
她剛剛進入鳳凰衛視的時候,對自己信心十足。
她覺得自己長相清秀可人,因此每次在鏡頭前都侃侃而談、頗為從容。
突然有一天,她的上司直言不諱地對她說:
“我覺得你不適合做電視,你臉上的雀斑,在電視上看得一清二楚。”
一句話,如同一盆冷水一樣,澆滅了她所有的信心。
從那以後,她每天起床都會端詳自己的樣貌,工作時經常低著頭不敢面對觀眾。
極端的自卑,使她的工作表現急轉直下。
領導對她不滿意,觀眾也對她好感全無。
就在這時,一位同事說了一句讓她受益終生的話:
“你一定要記住,在鏡頭面前,不要老想著自己漂亮不漂亮。
你需要考慮的是,你要告訴觀眾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句話使她恍然大悟,她不再執著於自己外觀上的些許瑕疵,而是專注於自己的表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逐漸找回了丟失的自信,並形成了深受觀眾喜愛的採訪風格。
回憶往事時,閭丘露薇曾深有體會地說過:
“要改變自己,就要把被挫折刪除的自信找回來,帶著扭轉乾坤的自信上路。”
年華易逝,容顏易老。
但揚在臉上的自信,打破外在拘束的自洽,卻能讓人的魅力與日俱增。
03
謙遜與學習之行
謙遜與學習之所以重要,在於它能讓我們時刻看見自我。
不論是事業上取得成就,還是經營好自己的婚姻,或是在一粥一飯里安頓好自己的身心,都與這兩個詞緊密相關。
不要一提“謙遜”“學習”就以為這是學堂里、故紙堆里的話,它是每個人一日一日的功課,是敬畏之心。
蔡崇達在《命運》裡說“土地”:
“你只要願意聽,就知道它在和你講道理。
比如,要誠實,你松了一遍土,它絕對不會給你松兩遍土的那種果;
比如,要用心,你是不情願鋤的地,肯定要比認真鋤的地產量少……”
這些話土地說給每個人聽,你看那老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康健知足,就是聽下了這些話,學到了幸福的知識。
如果我們獲得了“謙遜”與“學習”的靈感,那生活也會時時處處給予提醒,手把手教人過好日子,獲得成就、幸福……
馬斯克,算得上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科技巨頭和企業家之一。
他創立了特斯拉汽車公司,推動了電動汽車的發展;他創建了SpaceX,致力於實現太空探索的突破;他還參與了太陽能、高速交通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和創新。
馬斯克從小對科學和技術充滿熱情,他自學程式設計,12歲時成功出售了自己編寫的太空遊戲;
進入大學后,他選擇了跨領域學習,涵蓋了物理學、工程學、能源、科技和商業等領域。
馬斯克絕對算得上天才,可即便如此,在“專業”面前他還是足夠謙卑。
他深知,無論自己多麼聰明,總有未知的領域他沒有探索過。
因此,他每天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研究和學習,招攬最頂尖的科學家、技術人員,共同攻克項目難關,“即使是最好的計劃,也需要耐心和謙虛的態度去執行”。
在一次大學分享中,他告誡同學們:
“社會的競爭其實並不需要你比所有人都強,絕大部分人幾年都不會去學習,不會進步,所以你只要不間斷地學一點就可以超過60%的人。”
稻盛和夫在《鬥魂》一書裡寫道:
“不管你自以為達到了多高的境界,如果不能始終謙虛,不能時時反省,不能堅持學習,你就必然退步,降回故我。”
如果成就一番大事業並非所有人的願景,那麼經營好生活一定是每個人的渴求——
用“謙遜”與“學習”的態度面對家人、朋友、同事,面對情緒、關係,面對知識、專業,在一日一日的“進步”里,精氣神自然高漲。
▽
人人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曾經以為這“詩書”就是一頁一頁的文字,人生過半,才參透,這天地萬物皆可讀——
是善良與寬容之心,心柔軟了,面目定會和善美好;
是自信與自洽之態,姿態輕盈灑脫,才能獲得滋養身心的氣息;
是謙遜與學習之行,靈魂不再“張牙舞爪”,精神自然充盈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