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庫前深思熟慮,入庫後義無反顧!”3月21日,杭州一醫院的採集室內,一場無聲的生命接力正在進行。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採集,俞澤雨順利捐獻了283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成為浙江省第1179例,杭州市第36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俞澤雨,江蘇淮安人,目前是杭州錢塘區的一名高分子材料工程師。他與公益的緣分始於大學校園。那時起,他便堅持每年參與無償獻血,將這份“舉手之勞”視為對社會的責任。2023年,他在一次獻血時主動留樣,加入中華骨髓庫。“當時沒想太多,就覺得如果能幫到別人,總歸是好的。”俞澤雨回憶道。
令人意外的是,僅隔一年,俞澤雨便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電話,告知他與一名患者初步匹配成功。“接到電話時很詫異,畢竟有些人可能入庫十幾年都沒消息。”俞澤雨坦言,這份“意外之喜”讓他既驚喜又忐忑。在隨後的高解析度配型、體檢等流程中,他積極配合,甚至調整了長期熬夜的工作習慣,只為以最佳狀態完成捐獻。“想到有位陌生朋友在等著我的説明,我就覺得所有準備都是值得的。”
去年9月接到紅十字會電話後,俞澤雨第一時間與妻子分享了這一消息。得知丈夫的決定,妻子沒有絲毫猶豫:“這種事耽誤不得,我支援他爭分奪秒去救人。”她陪伴俞澤雨完成所有檢查,並在住院期間全程陪護。採集當天,看著血液分離機緩緩運轉,她坦言“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為丈夫的善舉感到驕傲。“他平時就熱心公益,這次能救人一命,我打心底裡崇拜他。”
在採集室內,俞澤雨對造血幹細胞捐獻流程瞭若指掌,與醫生交流無障礙。他主動向周圍人科普:“很多人誤以為捐獻需要抽取骨髓,其實是通過外周血採集,安全且恢復快。造血幹細胞具有再生能力,捐獻後1-2周就能恢復。”俞澤雨表示,希望加大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傳力度,結合專業背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捐獻知識,讓更多人瞭解這份“生命禮物”的意義。
捐獻當天,俞澤雨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想以自己最佳的狀態面對,儘快採集好,送到患者身邊。願對方早日康復,讓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俞澤雨表示,恢復後會繼續保持每年獻血的頻次,並積极參與公益科普活動。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讓更多人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意義,推動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為更多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來源:杭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