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另類生意經”非另類
更新于:2025-03-26 01:53:53

本文轉自:今晚報

  近年來,年輕人腦洞大開,開拓了很多“另類生意”。有人當入境導遊,帶“老外”逛上海月入萬元;有人替出差者擼貓遛狗,日常副業能賺錢;有人早起代父母送娃上學,不影響自己上班還能有錢賺;有人做數位零工,遊山玩水,順便完成訂單,不耽誤掙錢。如何看待年輕人的“另類生意經”呢?

  所謂“生意經”,就是在合法的情況下,有需求,必然會有供給。如果有需求,而沒有供給,表明這個市場運行是有阻滯的,是不完善的,是初級的,是有待培育的。再說,有需求就有供給,表明這個市場運行是順暢的,是有效率的,是高級的,是相對成熟的。

  所謂“另類”,是不符合傳統認知的,或者是傳統認知想不到或者不接受的。更大的可能是,“另類”視角是從年長者出發的,也許在年輕人看來並非另類,而是你情我願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生意而已。

  可見,“另類生意經”是市場進步的表現,體現了市場拓展的力量,彰顯了市場範圍的無限:在合法的情況下,一切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即市場有效需求),無論多麼千奇百怪,無論多麼小眾個性,無論相隔千山萬水,都會得到滿足,遇到市場有效供給。

  由此看來,年輕人的“另類生意經”並非另類,而是市場自然演進的結果,更是年輕人為社會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獲得收入的實現過程。這是“另類生意經”的經濟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年輕人突破了或者更新了抑或提升了傳統認知,發現、順應並踐行了市場的力量,迸發出“我為人人(掙錢),人人為我(花錢)”的前行動力。這是“另類生意經”的社會意義。“另類生意經”潛意識的口號是:你可以懷疑我的學歷,但絕不能懷疑我合法掙錢的信念和能力!

  那麼,年輕人的“另類生意經”是如何形成呢?首先要感謝互聯網,感謝這個萬物互聯、永遠在線的數智化時代。一個個小眾個人化的需求,一個個特定才華的服務能力供給,通過互聯網,跨越時空,實現了自由聯合,即刻相遇。此外,互聯網交易幾乎永不磨滅的記憶,助力形成了雙方的信譽品牌,降低了違約風險(畢竟,違約會遭到互聯網報復的,誰不害怕“差評”呢),促成了交易高質高效完成。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年輕人的“另類生意經”,更多的是提供某個細分領域的服務,既有代人跑腿的體力服務,更有具有情感價值或情緒價值的知識服務。這是人力資本的折現過程,是金子,總會有發光之處。

  未來時期,非人工智慧的東西將是更稀缺、更貴的,具有情感價值、情緒價值的服務將是更稀缺、更貴的。當然,“另類生意經”之所以“另類”,是因為在部分領域跳到了監管之外。但法規監管滯後不是制止“另類生意經”的理由,面對“另類”,宜疏不宜堵,此為上策。

  “另類生意經”假以時日,將逐步變為“正常生意經”,正如當年的汽車取代馬車一樣。是也非也?你認為呢?

  劉金山(摘自《廣州日報》)

用經絡梳按摩有禁忌
用經絡梳按摩有禁忌
2025-03-26 06:27:59
探索科學奧秘
探索科學奧秘
2025-03-26 06:34:34
※人間事 生活的滋味
※人間事 生活的滋味
2025-03-26 06:47:27
財富是自由時間
財富是自由時間
2025-03-26 06: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