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胖生百病 要減也要健
更新于:2025-03-26 06:54:53

本文轉自:呼和浩特日報

一胖生百病 要減也要健

常備“一秤一尺一日曆”做到“三知一管”持久體重管理

本版圖片來源IC photo

●趙津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減油、減鹽、減糖、健康口腔、健康的體重、健康骨骼的“三減三健”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的主要內容,也是民眾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促進健康的基礎。今年宣傳月主題為:食要三減,減掉不良生活方式;體要三健,健出美好生活嚮往。在這一主題下,宣傳月第一周重點關注體重管理。

今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個部門啟動了“體重管理年”活動,指出從2024年起,用三年時間,普及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提高國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預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實推動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近年來,全球肥胖發病率呈井噴態勢增長,其健康危害也日益凸顯,控制體重、減肥已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模式。天津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李春君表示,控制體重、減肥需要長期體重管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體重管理更具可行性、可持續性,能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風險。若長期保持理想體重建議家中常備“一秤一尺一日曆”即體重秤、腰圍尺、體重管理日曆,每天測體重、經常量腰圍、記錄體重變化,做到“三知一管”即知曉健康體重標準、知曉自身體重變化、知曉體重管理方法,科學管理體重。

50%人群肥胖或超重

肥胖列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目前,國內外以BMI(身體質量指數)定義肥胖的程度,BMI等於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在18.5至24為正常體重,24至小於28為超重,大於等於28為肥胖。另外,體脂率也可以反映體重狀況,正常男性為15%至20%,女性為18%至30%;輕度肥胖男性為20%至25%、女性為30%至35%。另外,我國肥胖者中尤其中青年男性肥胖者以“蘋果”體型的腹型肥胖最為常見,內臟脂肪超標是導致腹型肥胖的主要原因。判斷是否是腹型肥胖關鍵指標看腰圍,《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中明確界定,腹型肥胖的標準是男性腰圍大於90釐米,女性腰圍大於85釐米。

據瞭解,全世界肥胖人數超過10億,我國成年人肥胖患病率達16.4%,更為嚴重的是,作為肥胖後備軍的超重人群的患病率高達34.3%,也就是說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肥胖或者超重。隨著肥胖、超重人口的日益增長,世界衛生組織已正式將肥胖列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在門診經常聽到患者吐槽,‘大夫我咋這麼倒楣,患了糖尿病,還有痛風、高血脂、高血壓而且腰疼、膝關節也疼痛’。其實,這些疾病多是肥胖惹的禍,毫不誇張地說一胖生百病。”李春君說。

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等疾病密切相關,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肥胖增加機械性病變的風險,如脂肪在頸部和胸部積累導致氣道和咽腔狹窄,易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胃食道反流等;肥胖者的胸壁和腹壁脂肪堆積將影響心肺功能;體重過大增加脊柱和下肢的負荷,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和膝關節炎等。肥胖患者由於容貌焦慮和運動受限,還會導致社交隔離、自卑感、抑鬱癥狀、焦慮症等心理疾患,這種情況在青少年肥胖患者尤為常見。大數據研究表明,肥胖還增加多種癌症的發病率,肥胖女性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的發病率明顯增加,男性更易患上前列腺癌,肥胖人群的直腸癌和結腸癌的概率也比正常人群明顯高發。

吃動平衡調整心態持之以恆

五點關鍵技巧助力減肥控體重

李春君說,“肥胖病因複雜,需要綜合管理,減肥神葯不存在,減肥秘訣也沒有。任何人減肥、控制體重都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毅力的過程,通過科學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逐漸減輕體重,改善身體健康情況是最可靠的方法。根據管理中心多年肥胖管理經驗,我們總結了一些關鍵技巧,助力市民控制體重、成功減肥 ”

目標動機明確,減肥融入生活 “周圍不少人天天將減肥掛在嘴頭兒上,沒有具體的目標,想起來餓幾天鍛煉鍛煉,瘦了幾斤,之後又我行我素,體重逐漸上升,最終減肥失敗。減肥成功是指體重減少5%,持續1年不反彈,也就是說5%體重下降不能保持1年以上,均視為減肥失敗。”李春君說,“減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久作戰,制定切合實際的具體目標,逐步完成。合理的減重速度是每周減重0.5千克至1千克,根據目標制定能夠長期執行的減肥計劃,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減肥。”

“減肥動機也很重要,我院健康管理中心減肥成功的案例,往往都有明確的動機,如結婚、懷孕、找工作以及為了控制肥胖相關的疾病等。減肥動力十足,減肥方案落實到位,減肥成功的概率很大。相反父母或者伴侶強迫減肥者往往依從性很差,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所以沒有目標一時衝動的減肥都註定失敗。大家在準備減肥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減肥。”李春君說。

天天測體重,減肥有保證 天天量體重就不會使體重太失控。每天測體重可以說是一種心理行為的干預模式,每天看到掉秤的時候能夠為減肥者帶來巨大的快樂和動力,為新一天的減肥計劃加油;如果體重不掉,也可以讓減肥者及時反省前一天減肥方案執行的情況,及時糾正不良行為。如果計劃減肥了,就先準備一個體重秤吧,有研究顯示即使沒有採取任何飲食和運動方案,每天測測體重一年可減重3%。

控制總熱量,無需過度節食 控制飲食是減肥最重要的手段,但極度節食反而會增加減肥難度甚至反彈。饑餓讓身體經歷饑荒,身體很快會下調基礎代謝率,讓吃到的食物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一味地節食把身體調成了節能燈泡,當管不住嘴巴的時候,體重就會很快反彈。減肥成功主要取決於熱量和消耗平衡,最簡單辦法就是在原有飲食熱量的基礎上減少300千卡至500千卡。做到三餐規律,兩餐之間加食少量水果。飲食上遵循三多三少原則,多吃優質蛋白、蔬菜和全穀雜糧,少吃高油、高鹽和高糖食物。為了確保身體健康,食物結構要合理,食物種類多樣化,食物顏色要多樣化。

另外,減肥者都有與食物抗衡的經歷,但美食能夠讓人產生欣快感,減肥期間可以用積極的方式來解決美食的誘惑。比如把甜點作為對自己的獎勵,當減肥達到近期目標,就獎勵自己吃一小塊;二是如果特別愛吃甜食,可以在早餐的時候少吃點兒主食,最後吃一點兒甜品;三是吃美食后,可以運動消耗掉多餘的熱量,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吃動平衡,保持健康的體重。

科學規律運動,避免高強度運動 高強度運動對短期掉體重確實有效,但對長期減肥是有害的。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肥胖患者運動損傷的風險,而且長期會降低基礎代謝率,導致減肥反彈。運動減肥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首先從打破久坐開始,40分鐘起來活動5分鐘。其次,有意識地增加日常生活,通過多走動,加快走路的速度,能動則動,養成活躍的生活方式。最後,形成有規律的運動,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相結合。建議每周至少5天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累計150分鐘以上,有研究報導堅持每周250分鐘的運動,可以有效防止體重反彈。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主觀判斷方法是在運動中達到“能說話不能唱歌”的狀態。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如跑步、游泳、快步走,並保持持續的運動習慣。力量訓練可增加肌肉,提高基礎代謝,靠牆靜蹲、立位俯卧撐等力量訓練隨處可做。規律運動能夠促進內啡肽的釋放,堅持運動3周,就可以感受到運動帶給身體的變化。

享受快樂減肥,重視心理調節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一下也減不成瘦子”,即便有人實現迅速減肥,往往也難以維持,很快回彈甚至更胖,所以不用羨慕那些快速減肥者,更沒有必要看到別人瘦了壓力山大。放鬆心情、調整好心態,制定一個長期合理的減肥計劃,讓健康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習慣也是減肥的內容。

(據《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