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版減肥指南來了
更新于:2025-03-26 07:30:17

本文轉自:人民政協報

記者 陳晶

《 人民政協報 》 ( 2024年10月30日   第 10 版)

本報訊(記者 陳晶)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發佈《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以下簡稱《指南》),這是我國首部肥胖多學科診療的權威指南,著眼於進一步提高我國肥胖症診療規範化水準。

《指南》指出,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達16.4%;在6~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別為6.8%和3.6%。我國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學特徵呈現以下特點: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於女性;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歲達到峰值,而女性則為70~74歲;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北方地區普遍高於南方地區;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較高,男性則相反。作為慢性疾病中的獨立病種及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的診療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如何診斷肥胖症、哪種程度需要醫療干預?《指南》明確,肥胖症的診斷標準包括基於體質指數、體型特徵、體脂比和兒童青少年肥胖症診斷標準四類。其中,在我國成年人群中,BMI(體質指數)達到或超過28kg/㎡(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為肥胖症。

《指南》強調,肥胖症的減重目標應進行分層設定,需綜合考慮肥胖症的程度以及肥胖症相關疾病的風險和程度。對於大多數超重和輕度肥胖症患者,可設定為在3~6個月之內,至少將體重降低5%~15%並維持;對於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可設定更高的減重目標。同時,減重的速率也需要關注,減重過程中需關注脫水、肌少症和內分泌系統的變化,建議每3~6個月對減重效果和代謝指標進行評估。

《指南》明確,肥胖症治療有多種手段,主要包括:行為心理干預、運動干預、臨床營養治療、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以及中醫藥治療等。近年來,數位健康工具,如可穿戴設備、移動健康應用程式、遠程監測設備等在肥胖症管理中得到研究和應用。在制定減重治療方案時,應充分考慮患者心理預期,通過醫患共同決策,綜合使用不同手段,以期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機器人出動!
機器人出動!
2025-03-26 13:52:36
地埂上的“食堂”
地埂上的“食堂”
2025-03-26 13:54:44
時光里的告白
時光里的告白
2025-03-26 14:12:52
全省常住人口6539萬人
全省常住人口6539萬人
2025-03-26 14:16:51
大風刮,浮塵起
大風刮,浮塵起
2025-03-26 1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