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本報訊(記者劉波)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發病率逐年升高,而這兩者與膽囊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普通人群中,膽囊結石的發生率為6.96%,而肝硬化患者的膽囊結石發生率為41.22%。早期發病不易被發現,以上腹不適或疼痛為主,容易誤診為胃病,但也有很多無癥狀者,在做身體檢查時才發現。
膽囊息肉或結石一定會癌變嗎?不一定!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主任侯建存介紹,大多數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是良性的。但直徑大於1釐米的息肉、長期慢性膽囊結石、瓷性膽囊等,癌變風險變大,建議早期手術治療。
那麼膽囊出現什麼情況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均建議手術切除治療,藥物治療效果有限。膽囊息肉如果直徑超過1釐米,單發、生長快,或者合併膽囊結石,就存在癌變風險,建議手術切除。瓷化膽囊是一種膽囊壁鈣化的現象,易導致膽囊癌,應早期切除。急性膽囊炎保守治療無效者、老年人、慢性膽囊炎反覆發作者,應考慮手術切除治療。膽囊腺肌症存在癌變風險,可手術切除。膽囊懷疑癌變,需緊急評估有無手術可能。
有人擔心膽囊切除後會影響身體健康。實際上,膽囊主要功能是膽汁的存儲濃縮和定時排放,切除后少部分人可能造成一段時間內消化不良等不適,但隨著機體的逐漸調整,會很快恢復正常,所以切除膽囊后應吃低脂肪食物。大部分人在切除膽囊后無癥狀,因為膽囊和闌尾等器官一樣,是可以切除的臟器。術后遵醫囑進行飲食調整,適量運動,定期複查,促進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