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永川區茶山竹海街道市農科院茶研所科研試驗基地,山地採茶機器人正在採茶。 首席記者 龍帆 攝
重慶也有自己的採茶機器人了!3月24日,永川區茶山竹海街道市農科院茶研所科研試驗基地里,駛入了一台綠色機器——只見它從一排茶樹中“走”過,機身上的機械手靈活地在樹枝上“噠噠”地移動著,精準地抓取嫩葉,再利用風力吸取回收,動作一氣呵成,幾乎每2秒就可完成一片葉子採摘。這也意味著,我市首個山地採茶機器人研製成功。
“這根是芽頭,這些都是一芽一葉,這個是一芽兩葉。”拿著機器人採摘的茶葉一片片端詳,市農科院茶研所研究員徐澤、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朱浩臉上都露出滿意的笑容。徐澤說:“看來,這個機器人基本做到了對名優綠茶的精準識別,而且完全達到人工採摘水準,可以說實現了智慧化與茶葉採摘技術的融合!”
▲2025年3月24日,永川區茶山竹海街道市農科院茶研所科研試驗基地,山地採茶機器人正在採茶。 首席記者 龍帆 攝
在農業採摘機器人研發領域,公認茶葉採摘機器人的研發難度最大。“茶葉葉片小,又很嬌嫩,且有樹葉遮擋,再加上風一吹它還會擺動,要實現精準定位、採摘,格外困難。”朱浩解釋,因此國內此前僅有浙江依託國家茶產業技術體系的力量在研發採茶機器人。
在重慶,茶葉是著力打造的“3+6+X”農業產業集群之一,茶園總面積超100萬畝,而採茶工短缺成為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重慶茶業的重點企業萬州江南茶廠負責人萬小紅、秀山皇茗苑公司負責人劉國軍均表示,每年春茶採摘高峰期,各大茶園都想盡辦法爭搶採茶工,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採茶環節的支出最高能佔到公司總支出的50%左右。
▲2025年3月24日,永川區茶山竹海街道市農科院茶研所科研試驗基地,地採茶機器人控制螢幕上精準顯示嫩芽的位置。 首席記者 龍帆 攝
2023年底,在市茶產業技術體系牽頭下,市農科院茶研所聯合重慶郵電大學,結合重慶山地茶園特徵及名優綠茶永川秀芽的採摘要求,開始自主研發適合重慶的山地採茶機器人。
“春茶採茶季很短,每年也就1個月左右,科研時間非常緊張。”朱浩說,在此期間,團隊必須解決好採茶機器人看得清、定得准、採得好、能回收4個難點,“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通過人工智慧訓練,讓機器能夠精準識別哪些茶葉符合採摘標準,同時給出相應的採摘座標,指揮機械臂進行無損採摘,並同步將茶葉回收,提高作業效率。”
在此期間,團隊根據茶研所提出的採摘工藝要求,在人工智慧訓練、採茶部件材質選擇等方面進行了反覆嘗試,利用兩個採茶季,成功研製出採茶機器人。
“下一步,我們將從提升採茶效率、機器輕便化方向對採茶機器人進行升級反覆運算,比如研發適應性更強的採茶機器狗,儘快在採茶生產環節實現機器換人。”徐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