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DeepSeek等人工智慧大模型湧現,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變革性影響。那麼,對於中學生來說,在成長路上如何更好地擁抱人工智慧?
3月21日,在重慶南開中學“深度求索 月異日新——AI·NK教育大模型啟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中國數位化設計與機械工程專家譚建榮與中學生面對面,以《從生成式人工智慧到元宇宙——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為題進行了分享。
▲譚建榮院士作分享。首席記者 張亦築 攝
“資訊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法。”譚建榮院士說,新一代資訊技術具有4個顯著的特點:一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到物聯網技術;二是虛擬實境技術發展到增強現實技術,近年來又發展到元宇宙技術;三是網格計算技術發展到雲計算技術;四是機器學習技術發展到深度學習技術。這些特點又形成了幾個典型的交叉融合領域,包括智能製造、元宇宙、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等。
他談到,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60多年,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發展得十分緩慢,直到近些年才有了飛速發展。2022年,美國公司OpenAI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慧,而這成為了一項顛覆性技術。從美國的ChatGPT到中國的DeepSeek,生成式人工智慧大模型的發展都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學生在認真聽院士講座。首席記者 張亦築 攝
面對這一波人工智慧的浪潮,我們在學校里該學什麼?“很多人都這麼問過我,我認為,現在我們在中學里最好要把數理化學好,正如那句老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更要把語文學好。”譚建榮院士表示,現在要搞人工智慧,學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基礎是什麼?就是數學和語文。不過,就這兩門學科而言,學好數學很重要,但語文是基本功,比數學更重要。數理是建立在邏輯推理基礎上的,語言文字則是思維的體現,更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