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所使用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有些父母喜歡使用溫和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但是有些父母卻喜歡使用大吼的方式來訓斥孩子。而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經常被家長吼駡的孩子,將來很可能會出現2種性格缺陷
不正確的家教方式,將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威脅,就比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大吼”孩子,那麼孩子就很可能會出現性格缺陷,甚至最終導致孩子出現犯罪行為,嚴重影響以後的發展。
性格缺陷一:攻擊型人格
擁有這種人格之後,孩子會變得“暴躁易怒”,很難和其他人和睦相處,對於孩子的發展自然是危害很大的。
同事老張的孩子,就產生了這種情況。老張是個比較“傳統”的家長。
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也繼承著自己父母的那種教育方式,也就是用“大吼”來對孩子進行威懾,認為這樣孩子就能夠“長記性”,以後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比如,孩子吃飯慢,老張會吼孩子;孩子寫作業有不會的題,老張會吼孩子;孩子考試不理想,老張會吼孩子。
結果,孩子感覺自己的世界中到處都是“訓斥”,這也導致老張的孩子逐漸變得“暴躁”,和其他人說話的時候,也是很容易出現“大吼”的情況。
為什麼會這樣呢?
第一,是因為老張的孩子因為老張的大吼,所以內心長期處於“壓抑”狀態,這導致他很容易在不恰當的時候爆發出來。
第二,由於老張在孩子面前經常表現出的就是“大吼”的交流模式,這也導致孩子“有樣學樣”,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也覺得應該“大吼”。
而擁有攻擊型人格的人,很容易出現情緒上的衝動,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衝動犯罪”的情況,比如毆打他人等等。
性格缺陷二:討好型人格
與老張的教育方式相似,陳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喜歡對孩子大吼。
不過,陳姐的孩子和老張的孩子不同,他並沒有出現攻擊型人格,而是產生了討好型人格。
因為母親的訓斥,讓孩子陷入了一種“擔心被拋棄”的焦慮中,所以孩子往往會做很多討好的事情,來讓陳姐開心,避免自己“被拋棄”。
同樣的,這種人格形成之後,孩子在學校面對同學、老師,在社區面對鄰居、朋友的時候,也開始變得喜歡“討好”別人。
甚至因此而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擔心同學不理自己,從而幫同學寫作業。擔心朋友不和自己玩,反而偷家裡的錢請朋友吃零食等等。
擁有這樣的人格,不僅會讓孩子一輩子“活得委屈”,還可能會導致孩子走向犯罪。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確的方式,比如柔性引導,而不要動輒大聲吼孩子,這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很多的焦慮和不安。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