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后自我應急處理方法
更新于:2025-03-26 00:47:17

跌倒自我應急處理方法

保持冷靜:

跌倒後先不要驚慌,盡量讓自己保持冷靜,避免因慌亂而做出錯誤的動作,導致二次受傷。

判斷身體狀況:

先感受一下自己身體各部位的疼痛程度和活動能力,初步判斷是否有嚴重損傷。重點檢查頭部、頸部、胸部、腰部、四肢等部位,看看是否有明顯的疼痛、麻木、腫脹、出血或活動受限等情況。如果只是輕微的擦傷或扭傷,可自行進行後續處理;如果感覺身體有嚴重不適或無法確定損傷程度,應立即呼叫急救人員。

處理傷口:

如果有傷口出血,應儘快進行止血。可以用乾淨的手帕、紙巾或衣物等按壓在傷口上,持續按壓幾分鐘,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傷口較小且不深,在止血后可以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去除傷口表面的污垢和異物,然後用碘伏等消毒劑進行消毒,最後用創可貼或乾淨的紗布包紮傷口。如果傷口較大、較深或出血不止,應盡量用乾淨的紗布或毛巾等覆蓋傷口,並施加適當壓力,儘快前往醫院進行處理。

緩解疼痛和腫脹:

對於扭傷、拉傷或無傷口的腫痛部位,在跌倒后的 24 - 48 小時內,應進行冷敷。可以用冰袋、冷毛巾或裝有冷水的塑膠袋敷在受傷部位,每次冷敷 15 - 20 分鐘,每天 3 - 4 次。冷敷可以收縮血管,減少局部出血和腫脹,緩解疼痛。在 48 小時後,如果腫脹不再繼續加重,可以根據情況進行熱敷,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受傷部位,每次熱敷 15 - 20 分鐘,每天 3 - 4 次,以促進血液迴圈,加速組織修復和消腫。

避免活動受傷部位:如果懷疑有骨折、脫位等嚴重損傷,不要強行活動受傷部位,以免加重損傷。盡量保持受傷部位的固定和穩定,等待專業人員的説明或前往醫院就診。如果只是輕微的扭傷或拉傷,在受傷后的初期也應盡量減少受傷部位的活動,避免過度用力或扭曲,以免加重損傷。可以使用拐杖、護具等輔助器具來減輕受傷部位的負擔。

尋求説明:

如果跌倒后感覺身體不適或無法自行處理傷口,應及時尋求他人的説明。可以呼叫家人、朋友或周圍的路人,讓他們陪伴自己前往醫院或撥打急救電話 120。在等待幫助的過程中,盡量保持舒適的姿勢,避免長時間壓迫受傷部位。

注意觀察身體變化:

在跌倒后的一段時間內,要密切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注意是否有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呼吸困難、腹痛、肢體麻木等不適癥狀,如果出現這些癥狀或原有癥狀加重,應立即告知醫生或前往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