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如果不重視,早期治療不當,踝關節韌帶鬆弛,可能造成關節不穩,容易引起反覆扭傷。因此,崴腳了要及時就診,尋求專業的康復治療!
▲什麼是“崴腳”?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是指步行或運動過程中,踝關節活動超過其正常範圍(過度內翻或外翻),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韌帶、肌腱、關節囊等損傷。
相關研究顯示,踝關節扭傷在所有運動損傷中發生率最高,佔40%以上。踝關節扭傷絕大部分是外側韌帶損傷。如早期治療不當,韌帶過度鬆弛,可造成踝關節不穩,易引起反覆扭傷,甚至關節軟骨損傷,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嚴重者影響步行功能。
▲為什麼會崴腳?
踝關節扭傷通常發生在踝關節向內、向外扭轉時,當關節活動超過其正常範圍時就可能導致周圍韌帶拉傷或撕裂。
▲增加崴腳風險的因素:
·缺乏運動鍛煉,足踝肌力弱、柔韌性差;
·關節較鬆弛,如先天性關節鬆弛症;
·在不平整的地面上步行或跑步;
·體育運動,如籃球、足球、越野跑、跳遠等;
·穿不合適的鞋子運動,如高跟鞋、鞋底過軟、鞋幫過低等。
▲腳崴了,會怎樣?
疼痛是所有踝關節扭傷的主要表現。
·輕中度扭傷時,踝關節腫脹較輕,局部有壓痛,活動足踝時疼痛加重;
·重度扭傷時,疼痛較劇烈、腫脹嚴重,常伴有明顯的皮下瘀斑,無法步行甚至無法負重;
·急性扭傷時疼痛一般比較嚴重,慢性期常表現為持續存在的局部輕、中度疼痛。
▲腳崴了,怎麼治?
對待踝關節扭傷,千萬不可麻痹大意,以免出現嚴重不良後果。應及時就醫,必要時行X線、CT或MRI等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
踝關節扭傷的治療,建議採用“PEACE and LOVE”原則。
急性期採用PEACE原則:即
Protect——保護,預防二次損傷
Elevate——患肢抬高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避免消炎藥物
Compression——患肢加壓
Educate——認知教育
在急性期之後的恢復期,採用LOVE原則處理:即
Load——適當負荷
Optimism——樂觀
Vascularization——血管形成
Exercise——運動
▲崴腳後如何康復
大致分為6步:保護損傷部位,避免進一步損傷→減輕疼痛,腫脹和痙攣→恢復關節活動度、柔韌性→恢復神經、肌肉功能,恢復肌力及耐力→恢復本體感覺、協調和敏捷性→恢復肢體運動技巧。
不同階段,可以使用不同的物理因數治療,達到消腫、止痛,減輕局部炎症、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
癥狀緩解后,可以配合以下動作訓練,提高踝關節的穩定性,幫助康復,減少再發損傷的可能。
·單腿站立:穩定性訓練,10秒-20秒/組,3組;初期可在平地上,後期可站立於軟墊上。
·坐位踝背屈:5-7次/組,3組,後期可以加抗阻(如綁沙袋,使用彈力帶等)
·坐位踝蹠屈:5-7次/組,3組,後期可以加抗阻(如軟球、或彈力帶等)或站立位提踵
·坐位踝內、外翻/環轉訓練:各5-7次/組,3組,後期可以增加抗阻
·當能夠輕鬆控制完成之後,可加上彈力帶加強訓練,尤其是彈力帶提高踝背屈的力量
抗阻蹠屈訓練
抗阻背屈訓練
抗阻內翻訓練
抗阻外翻訓練
▲注意這些,預防崴腳
1.運動前注意熱身
2.在不平整的地面步行或跑步時應格外小心
3.既往有足踝扭傷和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不足者,應適當使用護踝等進行保護
4.選擇適合的運動鞋,穿高跟鞋時不要做劇烈運動
5.保持良好的肌肉力量及柔韌性
6.進行穩定性訓練,如平衡訓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