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戴口罩與細菌感染之間並不存在一個必然的因果聯繫,但是,人們往往是戴口罩之後才發現自己口腔異味,而大多數的口腔異味是由消化道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即使我們每天更換一個新的口罩,平時在用餐或獨處時也會取下來,暫時放在包內、餐桌或口袋裡,這就給細菌感染創造出很多機會,使口罩被污染,再被戴在口鼻上,順理成章的進入消化道。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在胃裡面生存的細菌,由於我國並不流行分餐制,家人都是吃一盤菜,很少使用公筷,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非常高,據統計有超過50%的人群感染!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一般簡稱為Hp,它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可以進入人體並生活在消化道,大多數感染者無癥狀和併發症,但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是消化性潰瘍、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WHO/IARC) 將幽門螺桿菌定為Ⅰ類致癌原。
幽門螺桿菌與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明顯地增加了發生十二指腸和胃潰瘍的危險性。大約1/6 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可能會發生消化性潰瘍。過去臨床上對潰瘍的發生有一句諺語,叫“no acid,no ulcer”。而從現代理論來看,“no Hp,noulcer”才更加值得被強調。
幽門螺桿菌如何致病幽門螺桿菌進入消化道,在胃內粘膜上皮表面和胃粘液底層定植。螺旋狀的外觀使幽門螺桿菌可以在粘稠的胃液中運動,使之能夠穿透胃壁,併產生中和胃酸的物質,改變周圍的環境,降低酸度,而不會被免疫細胞殺滅,進而使胃細胞被強酸侵蝕,引發潰瘍或更嚴重的疾病。
幽門螺桿菌如何傳播可通過糞口途徑、口口途徑傳播。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的糞便中存在幽門螺桿菌,如果污染水源,健康人飲用了含幽門螺桿菌的水,可以被傳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細菌,一起吃飯、接吻、使用不潔餐具、母嬰傳播、唾液傳播等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旋桿菌。
如何檢測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已發展出了許多方法,包括有細菌學、病理學、血清學、同位素追蹤、分子生物學等。
從標本採集角度看,分為侵襲性和非侵襲性兩大類。
侵襲性方法主要指必需通過胃鏡取活檢標本檢查的方法,是目前消化病學科的常規方法;
非侵襲性方法主要指不通過胃鏡取活檢標本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方法,比如最新的檢查手段:C-14呼氣檢測,只需要吹氣5分鐘外,無其他任何不適。該方法使眾多慢病及對胃鏡恐懼的患者避免了做胃鏡的不適感,是目前最理想的檢測方法之一。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怎麼辦臨床上常用四聯療法,同時口服四種藥物(質子泵抑製劑+阿莫西林+克拉黴素+膠體果膠鉍)10-14天,根治率可達90%左右。
植物營養素如Biocidin結合清除腸道營養素GI-detox和消化酶,6-8周。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應用需醫生開處方。
預防措施· 多人共餐時使用公筷。
· 不要將食物嚼碎餵小孩,不要直接嘴對嘴親吻小孩。
· 餐具要定時消毒,高溫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用沸水煮沸10~15分鐘即可。
· 少去不衛生的地方用餐,特別是路邊攤,那裡的餐具可能消毒不合格。
· 個人的生活用品分開使用,不要共用牙刷、碗筷等等。
· 牙刷每三個月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