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需要補鈣?缺鈣讓植物“不好活”也“不好吃”
更新于:2025-03-26 07:19:28

提到鈣,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可能是骨骼健康,或者是補鈣。的確,人健康生長髮育離不開鈣。但你可能想不到,鈣對植物的正常生長也至關重要,為什麼在天氣乾旱時,西瓜更甜?為什麼暴雨來臨之前,合歡樹會收攏葉片?為什麼夜幕低垂,曇花才會綻放?這些都和鈣有關。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鈣和植物那些事兒。

我們人體能感受到外界環境變化,全都依賴於身體內外的感受器,包括舌頭上感知味道的感受器,皮膚上的溫度感受器和壓力感受器,當這些感受器被外界信號觸發,就會將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通過神經細胞傳遞給大腦,大腦繼而作出相應的反應。

植物應對環境變化,其實也有類似的運作機制。

在之前的諸多研究中都發現,植物在逆境條件下,細胞中的鈣離子濃度會發生劇烈且迅速的變化,並且這種變化確實與植物的抗逆能力有關。

早在2009年的時候,波蘭科學家多羅塔·科諾普卡-波斯圖波爾斯卡(Konopka-Postupolska)就做過一個實驗,研究了掌管鈣離子進入細胞的膜聯蛋白的作用。將擬南芥在短光照條件下培養了4周之後,讓擬南芥推遲開花,維持營養生長,再進行乾旱處理。

實驗開始,這些擬南芥的土壤會逐漸變得乾旱,直到完全脫水。結果發現,膜聯蛋白缺失突變體(Atann1),在乾旱處理後第5天出現枯萎癥狀;而野生型和膜聯蛋白超表達株系依然保持綠色的飽滿狀態, 這說明膜聯蛋白可能在乾旱脅迫條件下發揮了作用。

也就是說,植物確實能感受到外界的不利條件,並且把這種信號轉化為鈣離子濃度的變化。鈣離子將信息傳遞給相應的蛋白質。那麼究竟是哪些感受器將外界的信號,轉化為細胞內的鈣信號呢?

在最新的研究中,來自湖南農業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當水分增多時,植物低滲感受器OSCA2.1和OSCA2.2會迅速感知外界豐富的水分,使胞質內鈣信號增強,從而作出防禦等反應。

實際上,滲透感受器OSCA基因家族非常古老,它們在最早出現在原生生物身上,這些基因對於維持原聲生物細胞形狀和彭壓方面發揮作用。在植物登上陸地之後,面對的是更為複雜的水分環境,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時高時低,偶有因為暴雨和洪水帶來的水分積聚變化。這就迫使陸生植物發展出應對策略,植物OSCA基因家族的擴張和演化,在植物回應水分變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問題來了,雖然植物也具有敏感的感受器,但是它們如何將探知的環境資訊傳遞到相應的細胞那裡呢?畢竟在植物體內並沒有專門傳遞信息的神經細胞。這個時候,鈣離子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植物細胞中,鈣離子的流速遠比我們想像得要快,可以達到每秒400微米,聽起來速度不快。但是植物根系上的細胞通常只有幾十微米,也就是說,在1秒鐘的時間內,信息已經傳遞到根系內部了。

那麼鈣離子又是如何讓植物細胞行動起來,讓所有細胞嚴陣以待做好應對極端環境的準備。這就說到一種特殊的蛋白質——鈣調素。在細胞中,每條生產線都有特定的鑰匙來啟動,而鈣調素就是一把特殊的鑰匙,它可以隨著鈣離子濃度的變化而變化自己的形態,從而啟動不同的細胞生產線。毫不誇張地說,鈣調素就像一把萬能鑰匙,而且還是智慧的。

值得注意的是,細胞中鈣離子來得快,去的也快。這是因為,高濃度的鈣離子會極大干擾細胞的正常工作。所以,在幾秒鐘的時間內,細胞中的鈣離子濃度又會恢復正常。但這個時候,植物已經做好了應對乾旱的準備,加班加點生產糖類物質和氨基酸,盡可能保證自己不會因為環境乾旱而脫水。

水果甜不甜,居然與鈣有關係,這是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