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3.15”晚會,再度聚焦了金融安全、數字經濟等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這也表明,行業繁榮之下,亂象依然存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金融確實是一個賺錢的生意。
有這麼一家上市公司,名字裡面帶著“雲”,定位是獨立AI技術平臺,但主要收入同樣來自“放貸”,這家公司就是百融雲(HK:06608,亦稱“百融雲創”,前身為百融金服),於2021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
據貝多財經瞭解,百融雲的“放貸”業務並不直接體現在招股書、財報中,而是通過旗下助貸平臺榕樹貸款、錢小樂等,這項業務被歸納在精準營銷服務板塊。所謂精準營銷服務,指的是通過專有金融產品推薦平臺榕樹(將消費者與適合的金融產品連接)提供。
當前,百融雲的收入構成包括MaaS收入、BaaS金融行業雲收入、BaaS保險行業雲收入。其中,BaaS金融行業雲收入指的是根據促成的信貸交易規模或者財富管理規模收取技術服務費。
2024年上半年,百融雲的BaaS金融行業雲收入約為5.89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4.92億元增長19.8%;佔BaaS業務收入的65.5%,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也達到了44.6%。毫不客氣地說,這部分業務為百融雲貢獻了近乎五成的收入。
財報顯示,百融雲2024年上半年的總收入約13.21億元,同比增長6.3%;淨利潤約1.40億元,同比下降31.8%;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下經調整后凈利潤1.97億元,同比下降12.9%;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EBITDA為2.43億元,同比下降9.0%。
百融雲在早前披露的招股書中稱,該公司主要於榕樹展示毋須擔保的消費貸款產品。榕樹平臺上推薦的消費貸款產品涵蓋借款人多種需求,如家裝、婚禮、旅遊及其他個人消費、專業教育開支,以及中小企及其擁有人的業務需求,條款、目標借款人及批准條件各異。
但百融雲的前後表述有所矛盾,一邊稱榕樹專注於由金融服務供應商(包括大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及線上金融科技平臺)提供的信貸產品(例如消費貸款);另一邊,稱榕樹平臺上的全部金融產品均由金融服務供應商(如銀行及消費金融公司)提供。
基於此,百融雲就精淮行銷服務從金融服務供應商賺取服務費。百融雲方面稱,平臺上推薦的金融產品由金融服務供應商客戶提供,該概不就榕樹上推薦的任何金融產品提供擔保或承擔任何信貸風險。
透過現象看本質,百融雲這一業務實際為助貸業務。當前,百融雲主要通過廣州數融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數融小貸”)開展此類業務。天眼查APP信息顯示,數融小貸的註冊資本為2億元,由百融雲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制。
而根據2020年7月發佈的《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經營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
另據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數融小貸的主要人員包括董事長、總經理張園,以及董事郭文秀、李魁,監事陳璐等。在社保信息板塊,數融小貸申報的2023年繳納社保的人數僅為3人,2019年至2022年亦是3人。
相比之下,數融小貸申報的2018年繳納社保的人數為5人,成立之初的2017年則為1人。作為對比,百融雲截至2023年12月31日間分享1354名員工,截至2024年6月30日為14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