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自由職業做企業諮詢1年半,感受如何?
更新于:2025-03-25 23:09:28

2021年11月,我毅然結束了自己16年的職業生涯。我當時在一家A股上市公司擔任CMO(市場總監)和董事長助理雙職位,我提出辭職后老闆又拋出了一個集團下屬新興事業部總經理職位的橄欖枝,我果斷推辭了。

三個原因:

1, 在那樣一家內耗嚴重且老闆缺乏堅定改革意志的公司,任何晉升都是沒有意義的,我要的是做事,做成事,而不是一個職位,或一個鍍金機會;

2, 為了離開職場,我已經做了太久的心理建設,越拖,越是對自己無法交代;

3, 我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也有責任,去説明更多正在走彎路的、正在掙扎的企業,所以我必須走出去,實現更大的價值。這種使命感實際上已經形成多年,而且越來越強烈,我感覺我再不付諸實踐,我就要死了,就是那種感覺。

所以,我成立一氪諮詢,成為了一名企業教練,開始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之後,我慢慢發現了諮詢行業的諸多現實挑戰。

  • 初創公司付不起諮詢費或者壓根就不具備尋求外部顧問的認知;

  • 大企業不差錢,所以只認 埃森哲、德勤、安永...,不可能瞧得上我;

  • 中小企業是我的主要目標客群,但中小企業老闆又很看重背景和抬頭,比如華為老師、阿里老師、知名500強前高管、埃森哲/德勤/安永的工作經驗。

我恰恰沒有這些, 我有的是16年實打實的製造業行銷和管理實戰經驗,很硬核,很務實,很解決實際問題 ,但是這些東西天然地不夠fancy,缺乏光環,不容易讓人信服。

這是實際困難,也是像我這種個人顧問起步時面臨的最大挑戰,這導致我成交率很低,成交週期很長,客戶也老是嫌我貴,諸如此類,都是因為光環不夠。

困擾嗎?確實挺困擾的,也不服氣。 我有信心解決絕對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營銷問題! 但是站在客戶的角度:我看不到證據,我不敢相信你。

煩躁嗎?著急嗎?我也很誠實地告訴你,NO。

因為我守著自己的初心,我有自己的判斷。

01

首先,我立志説明更多企業少走彎路,突破困境,更好地發展,這個初心始終不變。 我每天都在鑽研怎麼能做到這一點?什麼類型的企業,我應該怎麼幫?這些始終是我的興趣和激情所在,內心的感受是不會騙人的。

初心在,我就不能辜負自己;

初心在,我就始終能走正道,而不是賺黑心錢,賺快錢,我就始終能對企業有交代。

我相信,總會有企業認同我的初心和價值,時間問題。

02

創業一年就大獲成功的應該是極少數。諮詢顧問這個職業,尤其是需要熬出來的,而且越老越吃香。

熬什麼? 熬案例,熬口碑,也就是解決“證據”的問題 有了案例和口碑,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

我才幹了一年,有些客戶才服務了一半,有些客戶只是輕諮詢專案,以我的標準,還都不能稱之為“成功案例”,我也不能不要臉地硬把它們包裝成“成功案例”。還 有一些客戶簽有保密協定,不願意被當做案例展現。總之,我還需要一些積累,時間問題。

但是這些並不關鍵, 我唯一要考慮的事情,就是這件事是否值得熬下去? 答案顯而易見。想明白這一點,我就越來越平常心,越來越有耐心了。

越老越吃香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不少客戶第一次見我都會問:張總八幾年的?很顯然,對方看我長得比較年輕,不太相信我有足夠的實戰經驗。

長相年輕,干諮詢這一行確實挺吃虧的。長相、穿著越老沉,白頭髮越多,幾乎就代表了經驗越豐富。世俗眼光如此,很無奈。

既然無法改變,策略就是直面它,淡化它,不要花太多精力去哀怨,做好自己能把控的事即可。我能把控的,是我能為企業做什麼、做出什麼效果。

03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到底有沒有能力做好企業教練這件事?我有多大的把握?我不能拿客戶當小白鼠,我要確定自己有這個能力,才能走這條路,這是責任。

答案是,我很清晰地知道應該如何解決不同企業的各種問題,包括如何診斷問題?從哪些問題切入?解決的方法和路徑是什麼?我能把一家企業帶到怎樣一個新的層次?

以上我都很清晰,很確定。

所以綜合以上三點:

首先,企業確實需要外部顧問説明突破瓶頸;

其次,我有一個正直正義的初心,有確定的實戰經驗和能力,以及有機閉環的問題解決框架。

因此,我相信我的價值會被更多客戶看到和認可。

如果你跟我差不多歲數,而且也想複製我的模式,做某個專業領域的諮詢顧問,我希望你先知曉以上這些挑戰。如果你確定自己的初心、能力、使命都沒問題, 我衷心地鼓勵你選擇這條路

中年人不找工作,中年人找的是可以做一輩子的長期事業。

企業諮詢這條路,沒有錯,我會一直走下去。

強者思維
強者思維
2025-03-26 06:59:52
人生關鍵思維
人生關鍵思維
2025-03-26 07:03:38
溝通如何同頻?
溝通如何同頻?
2025-03-26 0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