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家公司的老闆基本上都能站在經營管理的高度制定公司的年度目標,但最終真正實現目標的企業所佔的比例卻不超過 20%,那麼,為什麼有 80%的企業沒有達成年度目標呢?
有些老闆好高騖遠,在制定公司年度經營目標的時候,缺乏科學地論證和分析,目標太離譜,導致員工根本沒有信心達成目標;也有些老闆自娛自樂,公司目標制定以後,缺乏團隊共識,目標最終成為一紙空文。
這些都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重點討論如何通過科學的目標分解,來提升目標達成概率。
目標分解就是將公司的經營目標通過逐級分解,形成部門甚至崗位的績效目標。一項看上去很簡單的管理活動,卻隱含管理者必備的績效思維。
作為管理者,你真的會分解目標嗎?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管理者不擅長目標分解,或者只具備簡單的目標分解能力,只會用加法思維進行目標分解,比如說,將公司的銷售目標分解到團隊,分解到個人,再往下呢,就沒了,導致員工接到目標以後,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最終導致目標管理失敗。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這種加法思維一般會從 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進行目標拆解 ,空間維度分別到部門、到崗位,時間維度就是從年度到月度,甚至分解到某一天,比如,某位銷售人員的月度銷售目標是300萬,如果只是按時間維度進行分解,你可能會按20天出勤進行計算,大約每天要完成15萬的銷售任務。
看上去,這樣分解已經很不錯了,因為已經將一個大目標轉換成每天的小目標了。但,對於員工來說,可能仍然不知每天15萬這個目標,如何去完成。
那麼,如何操作才能讓員工知道怎麼幹呢?
這個時候,就要學習一種叫 乘法思維的目標拆解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提出一個最為簡單的問題,那就是「目標可以用什麼乘以什麼來表達呢?」,比如說,銷售目標=意向客戶數×轉化率×客單價
看上去比較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些困難,到底是選擇什麼乘以什麼呢?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三個具體的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分析實現目標的關鍵活動。 通過過往經驗分析,識別出達成目標有哪些關鍵的活動,比如,某公司銷售人員完成銷售額主要包括三個關鍵活動,分別是通過電話篩選意向客戶,再將意向客戶轉化為訂單,實現銷售。
第二步,構建乘法公式。通過第一步的分析, 我們不難發現實現銷售的整個過程:陌拜電話量,通過一次轉化率到意向客戶,意向客戶通過二次轉化再到訂單,所以,銷售額=陌拜訪電話量×一次轉化率×二次轉化率×客單價
第三步:計算關鍵活動的任務量。 分析過往數據,找到一次轉化率、二次轉化率和客單價的平均數據,通過目標計算出關鍵活動的任務量。
比如,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大約10通陌拜電話會產生一個意向客戶,10個意向客戶會形成一個訂單,並且,平均訂單交易金額為30萬。如果某員工的月度目標是 300 萬的話,就可以通過數據計算出當月陌拜電話量為 1000 個,將 1000 個陌拜電話分解到每天,大約每天至少 50 個陌拜電話。
通過上述三個步驟,銷售人員就會知道,如果要完成300萬的月度銷售目標,就要進行陌拜電話篩選,並且每天至少需要完成50個陌拜電話。
作為銷售管理者也可以考慮優化電話溝通話術,提高銷售人員的電話溝通技能,去改善一二次轉化率,如果一二次轉化率得到提升,那麼在同樣關鍵活動的前提下,就可以超額完成任務目標。
所以,有些管理者,經常會有一句口頭禪,我只要結果,不管過程,作為高層管理者,這樣說,好像也沒有太大問題,因為高層嘛,總沒有那麼多精力去關注那些看去雞毛蒜皮的小事,但,作為中層管理者,常用這樣的口頭禪,可能就存在嚴重問題了,道理很簡單,作為中層管理者,當員工不知道怎麼幹的時候,就必須對員工進行輔導,輔導往往就是針對過程,找到哪些核心關鍵要點,指導員工持續做工,最終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