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沈博看宋遼時期金鳳銀簪
更新于:2025-04-17 00:15:05

本文轉自:遼寧日報

蓮花銀碟

纏枝蓮紋金櫛

本報記者 譚碩 文並攝

4月12日,由瀋陽博物館、河北省易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文物局)聯合主辦的“易水寒光——易縣大北城宋遼金銀器窖藏展”在瀋陽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以易縣大北城出土的宋遼時期金銀器為主題,共展出241件/套具有代表性的珍貴文物,觀眾可從中窺見近千年前古人的生活以及精湛的金銀工藝,感受歷史文化之美。

1986年,易縣大北城窖藏在河北保定市易縣大北城村被發現。一件綠釉陶甕內,封存了金銀器、玉器、琥珀、水晶製品等,共計400餘件,以金銀酒器、飾品為主,宋遼風格兼具。從史料和文物上分析,窖藏埋藏年代大約為遼末至金初,距今約900多年。

本次展覽展品數量占該窖藏文物的九成以上,其中,一級文物16件/套,二級文物171件/套,既有璀璨華美的精巧飾物,也有墨書銘文的金銀貨幣,以及晶瑩剔透的水晶瑪瑙,珠璣琳琅,極具古韻。

在“飾品”展區,金銀折股釵、金龍頭簪、梳子、耳環、釧鐲、帶具等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透過展櫃,滿池嬌紋金櫛、纏枝蓮紋金櫛、金鳳銀簪光采奪目。作為一級文物,它們的造型和紋飾帶有北宋氣韻,顯示出當時金銀器工藝之精湛。

“貨幣”展區則展示了該窖藏出土的18件銀鋌和181件金箔。相關資料顯示,在該批銀鋌公佈之前,已知我國境內出土的北宋銀鋌有19件。該窖藏出土的18件北宋銀鋌,將已知的北宋銀鋌數量增加了近一倍。

瀋陽與易縣,地理空間相距700公里以上,但歷史文化上緊密相連。據介紹,瀋陽有2300余年建城史,建城之初稱為候城,屬燕國。而其當時的都城燕下都就在今天的易縣。此次展出的數十件銀碟都是素面平底花口,與其尺寸與形制大體相同的文物也曾在我省朝陽北塔天宮出土過。射燈下,金穿玉摩羯戲珠耳環精巧、溫潤。同時,也在瀋陽博物館展出的出土自瀋陽康平的遼代黃金面具也有類似的摩羯耳飾。兩件文物在此相遇,讓觀眾直觀感受到遼代流行風尚。

4月12日下午,易縣文物保管所所長李連柱以《光陰的褶皺——從陶罐煙火到金飾流光》為題,分享了古易州8000年文明的璀璨脈絡。

據悉,本展覽將展至6月20日。展覽期間,沈博還將推出系列學術講座、社教及專家導覽活動。

文峰塔修繕
文峰塔修繕
2025-03-26 06:09:51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
2025-03-26 06:10:04
晝夜相停話春分
晝夜相停話春分
2025-03-26 06:13:28
出海的“靈珠”
出海的“靈珠”
2025-03-26 06:13:41
休閒孕育著創造
休閒孕育著創造
2025-03-26 06:16:31
海棠·紅梅
海棠·紅梅
2025-03-26 06:17:27
清風入弦草木歌
清風入弦草木歌
2025-03-26 06:17:43
沙海植綠
沙海植綠
2025-03-26 06: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