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發展,我從2015年開始關注到現在,中間過對自己的職業迷茫,有過考下生涯規劃師的證,有舉辦過生涯聊天。可以說,我在這方面還算有所體會。
本篇還是聚焦於職業轉型,破除轉型期的誤區,提供轉型的途徑。
1
緣由
第一次思考職業生涯,還是在我工作的第三年。還記得那是2015年的10月以後,當時因為公司項目減少,既想要更好的發展空間,也想增加收入,於是就開始想著換工作。
既然要找工作,那就找些書來看看怎麼做合適。於是我當時連續看了《好工作是設計出來的》《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等生涯相關的書,還在網上看了新精英“做自己”論壇的幾期視頻——上面的每一個嘉賓都講述了當初自己如何尋找自己,如何成功轉行的。
結果,本來是想著解決問題的,沒想到問題反而變得越來越多。比如,這些書籍和視頻都在告訴我們,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你先要瞭解你自己,瞭解你的長處、你的興趣愛好,然後根據這些來尋找你的工作。
但問題是,我怎麼瞭解我自己?真的,我記得當時感覺自己沒什麼特長和愛好,就算有也很難和工作相關聯起來。於是找工作的第一步我就掉坑裡了——如何認識自己。
為了對自己有更多的瞭解,我做了許多測試,諸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 MBTI職業性格測試、蓋勒普優勢識別測試,等等一系列。
這些測出來的結果有用嗎?說實話,當時對找工作的我來說,沒用,反而加深了我的迷茫。我最後還是決定,找到一份工作後再繼續探索吧。於是那一年後,我開始對職業生涯非常感興趣,看了許多書,甚至後來還報了相關的課,考了個生涯規劃師。
到如今,那些年迷茫當然已經解決,也知道當時自己陷入了怎樣的誤區。前幾天看了一本書叫《能力陷阱》,這本書勾起了我想要寫一篇有關轉行的文章,於是就有了這篇。
2
轉行之難,難在哪裡?
《能力陷阱》說的是,一個人想要轉變成一名領導者,職業身份的轉變,需要從外而內,如果要像領導者一樣思考,唯一的辦法是先像領導者一樣行事,而非相反。
換句話說, 你只有先像領導一樣行動,而後才能像領導一樣思考,最後完成內化,實現領導者轉變 。書中作者的觀點,讓我想到了轉行,同樣如此。
不管是成為 一名領導者還 是轉行 尋 找新工作,想要 通過思考、自省來改變自己,這都是一個誤區。 傳統的職業生涯探索和領導者轉變,都是說先要認清你自己,你是誰,你想要成為誰,你擅長什麼,你偏好什麼等等,然後據此找到適合的職業或者適合的領導風格。但實際上,這個看似順理成章的認識卻是錯誤的,尤其是在轉變初期,先思考後行動的策略會讓你寸步難行。
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當初我本來只是想找一份合適的工作,結果變成了,怎樣認清自己,最後徒增煩惱而於事無補。不僅是我,我看到許多人,在面對改變時(最典型的形象就是轉行),同樣總是猶豫不決,徘徊不定,一直想來想去,最後不了了之。
改變之所以難,轉行之所以難,難點就在於,除了起點確定,它的未來是模糊的,中間的實現路徑也不確定 。因為不確定,所以會焦慮,會懷疑,會迷茫,因此很少人有這個勇氣去做出改變。而一旦下定決心去改變,下定決心去轉行,如果他一開始想得太多,比如對現狀的思考、對自己的反思,做出了一系列的計劃,那麼這個人大概率會走一彎路。
為什麼?因為在未來和現在之間的鴻溝,單靠你思考是無法邁過去的。而且你的思考往往是基於過去的經歷,過去的價值觀,過去的想法,這些甚至會阻礙我們。就像《能力陷阱》的作者所說的那樣: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因為改變需要外在經歷。如果不是由外而內地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會被過去所禁錮,從而導致思想和行為也無法改變。沒有人會比我們自己更適合給自己進行定位。改變的矛盾在於,改變想法的唯一辦法就是要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而這些事正是之前的想法所不認同的事。
所以, 想要轉行的人,一定要先行動後思考,多探索,去做一些自己以前沒做過的事情 ,它們會改變那些一直限制我們的固有思維和行動。具體來說,這些新的經歷,不僅會改變我們的想法——自己認為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值得去做的,還會改變我們未來的樣子。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從一些新的成就里獲得自信,使我們放棄過去的目標,改變過去所習慣的做事方法。
3
轉行過程中的陷阱
在轉行,以及種種的改變過程中,存在這樣兩個陷阱:
1.執著於尋找一個真實的自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因為那不是我喜歡的,所以我不做或者做不好。”
這是一個誤區。前面說了,我們的某些觀點和想法,以及喜好,都是因為過去經歷而形成的一種偏見。問題是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個模糊未來,它是多種可能性。換句話說,我們想要轉型的職業是開放的,包含了許多假設和我們的想像,它和我們的過去職業部分統一但又部分多變。
如果你還是按照過去的偏見去行事,這相當於在新的環境里走老路,這樣所遇到的困難無疑要多得多。所以,摒棄原先的偏見和認知,以空杯的心態看待事物,多去嘗試,會讓你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因為所謂真實的自我,並非唯一。斯坦福大學認知心理學家黑茲爾·馬庫斯研究發現,我們並不是只有一種自我,而是存在多種 “可能的自我” 。在內心,我們能夠扮演各種角色,有的角色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有的是我們認為自己應該扮演的,有的則是我們不願扮演甚至討厭的。
換一個簡單的意思來表達,在不同場景下,我們的自我表現是會變的。比如說,一個專家,他是一個內向的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會很少講話,而一旦涉及到他的專業,他就會滔滔不絕。這樣的人,我想你一定遇到過。
2.總想一步實現。
所有的改變,包括職業轉型,並非一蹴而就。只要你想著一次改變所有的事情,那麼你就會因為過於重視這個決定而猶豫不決,從而招來許多煩惱。 轉型正確的行動策略是小步快跑。 通過量變促成質變,小步驟引發大變化,讓每一個小小的勝利積累起來,引領你去重新定義自己對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假設,最終實現大轉變。
比如,在轉行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同行不同業,同業不同行,或者行業完全不同的情況,這時候,想要一步到位,是很難的,許多公司都不給你面試的機會。所以需要你首先在原來的公司內外,積累相關的經驗和能力,而不是直接轉行。 通常一個人能夠轉型成功,大約在1-3年。
4
職業轉型機會的捕捉
轉型成功,不是說你有能力就OK了,就像我前面說的,許多公司可能連一個面試機會都不給你。所以,職業轉型的機會非常重要。那麼,這樣的機會怎麼來呢?有三個途徑。
第一個途徑:培養一個副業或者參與到社群中。
許多人的職業轉型機會,來源於自己之前所在的副業或者之前所參加的社群。一開始,這些副業或者社群,只是出於賺個零花錢或者 興趣愛好 ,但慢慢地,副業做的越來越不錯,當其收入遠遠大於正職時,轉行的機會也就到了。
或者因為在一個社群當中,大家都熟悉了,因為本身工作圈子不同,當你謀求轉型時,他們所提供的某些職業信息和説明,也會為你贏得機會。比如我現在成為一名保險經紀人,就是因為當初群友聚餐而獲知有這樣一個職業,在以前,我是從來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職業。
第二個途徑:通過獵頭公司或者是尋求老朋友和同事的説明,來產生工作機會或臨時的任務。
我們都知道,轉型前後的工作,大部分是不同的,陌生人比如你所投遞簡歷公司的面試官,大家之間並沒有信任,也不會給你機會。而通過獵頭和你的老朋友老同事,基於利益和交情,在你的轉型中會提供一定的説明。
比如,轉型的一個順滑途徑就是公司內轉崗,這比在公司外應聘到你想要轉型的崗位上容易得多。這種情況下,你的同事,你的領導,就會成為轉型的助力。
第三個途徑:休假或暫停全職工作,回到學校或參加培訓
回到學校學習,比如讀一個MBA或者參加某些課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捕捉到新機會。一方面,通過學習可以提升我們的認知,培養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背景各不相同的同學,通過同學關係也能讓我們瞭解更多的職業內容和職業機會。
總之,不論是培養副業還是參與到某個社群,不論是通過獵頭公司或者是尋求老朋友和同事的説明,或者直接回到學校參加培訓等, 這些做法的本質,就是跳出原來的工作圈,重新建立的人際關係網路,通過社交網路,發現新的職業轉型機會。
以上就是有關職業轉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要點。如果你想要轉型, 一定先行動後思考,不要先計劃後行動。如果你想要參考相關的書籍,除了上面我提到的《能力陷阱》,下面這本書也非常不錯,非常有借鑒意義,它們是同一個作者所寫,我把它們叫做改變姐妹篇。
在這裡打一個廣告,有想要轉行,又不反感保險的人,想要既能工作又能照顧家人,保險經紀人是一個不錯的嘗試。這份職業,兼職全職都可以,工作時間自由。尤其是兼職狀態,它是你職業轉型時行動探索的最佳時期,在探索期覺得這份職業適合你,可以繼續,如果覺得不適合,可以及時切換尋找其他職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