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 1566》中胡宗憲評價趙貞吉有宰輔之才,是否過譽?
更新于:2025-04-14 21:13:27

這句話體現了胡宗憲的官場話術的智慧,也更加說明他看透了趙貞吉。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裡面的各種原因。

我們要明白,胡宗憲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對誰說的。

這句話是胡宗憲“告病還鄉”的路上對海瑞說的,當時他在勸海瑞不要辭官。

海瑞辭不辭官職,和他胡宗憲有什麼關係呢?

胡宗憲說,他勸海瑞不是為了海瑞,也不是為了什麼老百姓,這些都是太場面的話,他勸海瑞是為了他自己。

胡宗憲是懂得海瑞的,當說完這句話,海瑞就做直了身子仔細聽。

胡宗憲接著說,自己這次請病假回家,目的就是再也不出來做官了。從此就告別官場了。

他什麼都不在乎了,但在乎一個東西,就是“浙江的老百姓不要罵他。”

也就是說,在他還在任浙直總督期間,他希望海瑞不要辭職。

他希望海瑞保住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名聲。

那這句話說完,為啥提到趙貞吉呢?

海瑞暗示自己和趙貞吉有點矛盾,趙貞吉不會再讓他繼續留任淳安的,更不會在浙江。

趙貞吉要把他調到曹州做知州。

這個時候,海瑞其實已經很直言了,說自己得罪了上司,要被調走。

那麼,胡宗憲怎麼說的呢?

在這種情況下,胡宗憲說了一句:趙中丞(趙貞吉)這個人我瞭解的比你多一些,他是有宰輔之才,但就是容不下不聽話的下屬。

既然知道海瑞和趙貞吉不對付,還這麼誇他?對嗎?

其實,這句話太值得玩味了!海瑞聽懂了,只是題主可能沒太懂。

前面我們提到,胡宗憲不想讓海瑞走,是為了自己,讓海瑞在浙江,保住自己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那麼趙貞吉既然有宰輔之才,為啥胡宗憲不讓趙貞吉來做這件事呢?

胡宗憲和趙貞吉可是有二十多年的交情啊,趙貞吉做不是更好嘛?

其實胡宗憲在趙貞吉不借糧給浙江、把胡宗憲本家當工具利用之後,他已經把他看得透透的!

他說趙貞吉有宰輔之才,其實再說,趙貞吉這個人根本不替老百姓著想。

他擁有對上意的揣摩能力對權力規則的適應能力,他太適合官場這一套體制了。

趙貞吉的“宰輔之才”建立在對百姓疾苦的漠視上,如借糧時推諉、推行“改稻為桑”時犧牲災民。

胡宗憲表面誇讚其能力,實則暗諷他“精於權術,疏於民生”。

這種諷刺在兩人的對話中也有體現的。

例如,胡宗憲曾質問趙貞吉:“你讀的是聖賢書,還是帝王術?”(劇中臺詞),直指其價值觀的扭曲。

但是胡宗憲為啥不直說趙貞吉太懂官場,太會對上級巴結呢?

因為胡宗憲更知道,趙貞吉心眼也小啊。

在他辭官之際,他不想自己任何話術成為把柄,給自己惹麻煩。誇誇趙貞吉,說不定他能替他辦點事。

當然,這句話的內涵,海瑞全然懂了,所以才這麼心平氣和和他說自己的志向和需求。

這就是胡宗憲的官場智慧啊,看上去是讚譽,其實只有在上下文語境中,才能知道他的真實目的,也就是說當時只有海瑞能懂這個意思,如果旁人聽一兩句傳小話給趙貞吉,是理解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