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的江湖最近被一鍋"亂燉"攪得熱氣騰騰。騰訊視頻剛上線的《俠客行不通》,開播兩小時就衝上熱榜第一,把同期S+大製作都擠成了背景板。
這劇沒有頂流明星,特效預算估計還沒某仙俠劇的頭飾貴,可觀眾就是買帳——因為它夠"不正經"。
徐志勝演的大俠出場就摔了個狗啃泥,彈幕瞬間被"哈哈哈哈"刷爆,不知道的還以為誤入了德雲社專場。
要說這劇的野路子,從第一場戲就開始整活。
月黑風高的樹林裡,蒙面女俠正拿自己當誘餌釣山賊,機關算盡等著請君入甕。突然樹杈上蹦出個徐志勝,頂著雞窩頭大吼"放開那奶奶",魔教功法的黑氣繞著他打轉,活像個人形蜂窩煤。
結果山賊沒抓著,自己一個噴嚏把女俠的毒丹爐踹出三丈遠,還順帶觸發機關把人家扎成了刺蝟。
這場面,比春晚小品還離譜,可觀眾就吃這套——畢竟誰看膩了白衣飄飄的仙俠,不想來點泥地里打滾的真江湖?
劇組在反套路這件事上,簡直走火入魔。別的武俠劇考的是內力輕功,這劇考的是"俠客資格證"。
徐志勝演的苟淩風,揣著魔教地攤買來的《絕世神功速成秘笈》去考證,考官問"何為俠之大者",他憋半天憋出句"能吃三大碗"。
更損的是,正派大俠們個個持證上崗,結果遇到真魔教嚇得腿軟,反倒是苟淩風這個"假魔頭"燒火棍就往前沖。這種黑色幽默,簡直是把傳統武俠的底褲都翻出來抖了抖。
演員陣容更是奇葩開會。脫口秀大王徐志勝頂著標誌性的逗號劉海,把"醜俠"演得活靈活現。
有場戲他學人家大俠踏月而來,結果卡在牆頭下不來,急得方言都蹦出來了:"恁幫俺瞅瞅這褲衩子是不是扯了?"
於朦朧這次不演神仙改當公務員,拿著玉笛不是吹曲而是蓋章,批公文比打太極還利索。
最絕的是德雲社燒餅,演個魔教臥底能把"含笑九泉"演成表情包,死前還要喊口號"神教報銷我的醫保啊",愣是把悲劇演成了大型相聲現場。
道具組的腦洞也夠清奇。別的劇裡大俠佩劍鑲寶石,苟淩風的兵器是塊祖傳鹹菜石——打人時掉渣,逃命時當暗器。
女俠們的暗器更離譜,什麼會爆炸的糖葫蘆、能當滑板的鍋蓋,打起來跟過家家似的。可偏偏這種荒誕設定,反而讓武打戲有了新意。
徐志勝有場竹林大戰,魔功發作時頭髮炸成蒲公英,追兵踩著他掉落的頭髮滑倒一片,這哪是武俠片,分明是成龍喜劇。
別看這劇嘻嘻哈哈,骨子裡藏著真江湖。苟淩風救小孩反被當人販子,幫老農收麥子被訛詐,每次行俠仗義都鬧得雞飛狗跳。
這種把武俠拍成社畜日記的操作,比什麼絕世神功都戳心窩子。
觀眾現在追劇跟破案似的。
有人發現苟淩風的魔功手勢,其實是第八套廣播體操改編的;有人考證劇中"俠客證"的防偽浮水印,居然和現實中的教師資格證一模一樣;更絕的是美食博主,根據劇中出現的黑暗料理"百毒湯",真複刻出了能吃的版本,結果試吃時辣出表情包。
這種打破次元壁的互動,讓劇的熱度像野火一樣蔓延。
業界大佬們坐不住了。《武林外傳》導演尚敬在微博點讚:"這才是新時代的武俠喜劇。"
北大教授戴錦華在影評里寫:"解構中帶著溫情,荒誕里藏著真實。"
如今這部劇成了社交貨幣。
年輕人見面不問"吃了嗎",改問"考證了嗎";公司團建玩"俠客劇本殺",HR扮演魔教長老;連廣場舞大媽都改編了"俠客Disco",徐志勝的雞窩頭造型成了最新時尚風向標。
這種全民玩梗的熱潮,讓投資方連夜開會要拍第二季。
徐志勝在採訪里說的:"我們不是在顛覆武俠,只是給江湖加了點煙火氣。"這煙火裡,有每個普通人的英雄夢想。
參考資料:(騰訊視頻《俠客行不通》、導演路陽接受《影視工業網》專訪內容、中國傳媒大學《武俠喜劇類型演變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