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蝗蟲,生活在農村的70至90後的朋友並不陌生,在70至90年代,那時候的農作物很少放肥料和打農藥,各種各樣的昆蟲都有,而且非常的多。如今,行走在鄉野田間,地頭,路邊,卻很少看見蝗蟲的身影了,這是為什麼呢?
小時候我們走在鄉村的路上,都能看見蝗蟲,蝗蟲的種類非常多,有中華劍角蝗,短額負蝗,東亞飛蝗,棉蝗,笨蝗,素木蝗,疣蝗,日本鳴蝗,中華稻黃,紅褐斑腿蝗,日本黃脊蝗,雲斑車蝗等。
其中在農村見得最多的蝗蟲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中華劍角蝗。
中華劍角蝗因為它的身體形狀像扁擔,又被稱為扁擔溝,大扁擔等。它的顏色是綠色和褐色的,跳躍能力非常強,能夠進行短暫的飛行,主要危害物件玉米,穀子,棉花等。
第二種,短額負蝗。
短額負蝗的外形與中華劍角蝗相似,體色以褐色和綠色中略帶紅色為主,性格較溫和,跳躍能力稍弱。
第三種,東亞飛蝗。
東亞飛蝗繁殖能力非常強大,雌蟲一代可以產下400至600粒卵,一年之中最多可以繁殖四代。黃褐色和綠色為主,飛行能力非常強,能夠在空中持續飛行1至3天。
第四種,棉蝗。
棉蝗的後肢力量非常大,被稱為蹬倒山,抓它的時候不小心被它蹬了一腳,也是非常疼的。它的體型較大,食量也大,體長可達49至59毫米。體色以青綠色和黃綠色為主,但它們一年只能繁殖一代。
小時候我們吃的最多的是中華劍角蝗,短額負蝗和東亞飛蝗。棉蝗很多人都不敢吃它,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有的人一碰到棉蝗就會全身過敏,有的人碰它不會過敏,但是一吃它就會過敏,所以一般人都不敢吃棉蝗。
在鄉野田間可以說是活得最自由的蝗蟲。有的人在自家的稻田裡或者玉米地里看見實在太多了,看不過去也會把棉蝗捉回家餵雞。
你們捉棉蝗會過敏嗎?有人吃過它嗎?反正我小時候看見它就怕,因為一碰到它就會全身過敏,更別說吃了。
提到捉蝗蟲也是我們童年中最開心的事,小時候因為沒有錢買零食吃,我們小孩子經常去草坪捉蝗蟲煨來吃。蝗蟲煨熟后,把它的內臟全部掏出來就可以開吃啦,非常的香。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吃過煨蝗蟲?
每年到了割稻穀的季節,也是捉蝗蟲的好時機。記得小時候我們邊割稻穀邊捉蝗蟲,別提有多開心了。一大塊稻穀割完了,我們捉到的蝗蟲也有兩三斤了。
我們把捉到的蝗蟲,把它的翅膀去掉再洗乾淨。冷鍋下油,油熱後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小米辣炒香,倒入蝗蟲爆炒,炒至蝗蟲散發出香味微黃即可出鍋,邊掏出蝗蟲的內臟邊吃,非常的美味。
有的人吃蝗蟲是不掏內臟的,就直接吃,但是小時候的我們不敢吃蝗蟲的內臟,覺得它很髒,所以就把它掏出來再吃它。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野生的蝗蟲早已不見了蹤影,如今行走在鄉村的道路上幾乎看不到蝗蟲了。
雖然現在沒有野生的蝗蟲了,有些人就想到了養蝗蟲,我們村裡有一戶人家養蝗蟲賣,據說一斤賣到40多元。
在鄉村的酒席餐桌上也有蝗蟲這道菜,我也吃過這種養殖的蝗蟲,但是它沒有兒時的味道,吃起來非常柴又不香,非常的不好吃。
網友們,不知道你們那裡有沒有人工養殖蝗蟲的?有人吃蝗蟲嗎?你們那裡還有沒有野生的蝗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