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檢測是衡量血糖水準是否正常的關鍵指標之一,通常包含在常規體檢中,並常在醫院或體檢中心進行。然而,這種情況下得到的血糖值並不完全等同於真正的空腹血糖。為何如此?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這一檢查結果呢?
首先,讓我們深入探討空腹血糖的概念。簡單來說,它是指在沒有進食8至12小時的靜息狀態下的血糖水準。這裡有兩個關鍵點:一是不進食,二是保持靜息狀態。不進食意味著不攝入任何能夠轉化為血糖的食物;由於飲水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因此可以正常飲水,但應避免過量。而靜息狀態則是指除了維持基本生理活動外,不應有其他消耗能量的身體活動,例如早晨的鍛煉、家務勞動、準備早餐等都應避免。
由此可見,唯有在一夜睡眠後,早上剛起床時測量的血糖才能被視為真正的空腹血糖。如果起床后進行了諸如整理床鋪、打掃衛生、製作早餐甚至是晨練等活動,機體會為了提供這些活動所需的能量而動用儲存的血糖,此時測得的血糖就不再是靜息狀態下的水準了。在這種情況下測得的血糖只能稱為早餐前血糖,其數值可能高於或低於實際的空腹血糖水準。
因此,正確的空腹血糖測量方法是:早晨一醒來立即進行測量。空腹血糖代表了全天血糖的基礎水準,它是制定血糖控制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不準確的空腹血糖測量結果無疑會對方案的制定造成誤導。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醫院通常在上午8點后才開展血糖檢測,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醫學上通過葡萄糖耐量試驗和胰島素釋放試驗來診斷糖尿病,這需要觀察在早晨未進食、以及食用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二兩饅頭或75克葡萄糖水)后30分鐘、1小時、2小時的血糖變化情況及相應的胰島素分泌情況。這樣的方法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空腹血糖與早餐前血糖不一致帶來的影響。因此,對於糖尿病的診斷,不能僅依靠空腹血糖的結果,而需要進一步進行上述兩項檢查。對於糖尿病患者日常監測空腹血糖而言,僅需大致瞭解其水準,可以參考早晨起床后未進行大量身體活動時的血糖測量結果。
值得提醒的是:對於非糖尿病人群,如果在醫院或體檢中心進行的空腹血糖檢查結果顯示超過5.6mmol/L,儘管這並未超過6.1mmol/L的正常標準,但仍提示可能存在血糖異常情況。這時需要加強對血糖的監測,尤其是餐後2小時的血糖水準,因為當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高於5.6mmol/L時,表明自身的血糖調節機制可能已開始出現問題,半數以上的人會出現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的情況。
您是否已經瞭解了呢?如果覺得有説明,不妨點讚並分享給更多人,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旨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務必線下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