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投了一個阿裡前總裁?
更新于:2025-04-05 01:41:05

文 | 融中財經

一位阿裡出身的浙江老闆,創業兩年就要被英偉達收購了?

近日,英偉達有意收購知名AI創業公司Lepton AI的消息,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Lepton AI憑藉其強大的技術實力與獨特的商業模式,在AI基礎設施領域嶄露頭角。此次收購不僅是英偉達在雲計算和企業軟體市場戰略佈局的關鍵一步,更預示著AI產業從硬體壟斷向“軟硬一體”生態整合的深刻轉型。

AI基礎設施生態的全棧革命

近日,有媒體報導英偉達即將達成收購知名 AI 創業公司 Lepton AI 的交易,後者是一家為 AI 時代構建新型基礎設施的公司,由賈揚清等人創立。有未具名的消息人士稱,這筆交易價值數億美元。

此舉被業界一部分人看作是英偉達進軍雲計算和企業軟體市場行動的一部分。英偉達的業務正在向下游延伸,尋求與亞馬遜和谷歌等主要雲服務提供者展開競爭。

如果這場交易能夠完成,那將不僅是英偉達對抗亞馬遜、谷歌等雲服務巨頭的關鍵佈局,更標誌著AI產業從硬體壟斷向“軟硬一體”生態整合的深刻轉型。

Lepton AI由AI領域的技術傳奇人物賈揚清於2023年創立。賈揚清是深度學習框架Caffe的創始人,曾在谷歌參與TensorFlow開發。2019年3月,阿裡巴巴達摩院宣佈賈揚清已正式加入阿裡巴巴,擔任技術副總裁崗位,領導大數據計算平台的研發工作。當年9月,賈揚清還成為阿裡巴巴開源技術委員會負責人。

據公開信息報導,Lepton AI在2023年5月成功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矽谷知名風投CRV和FusionFund。

LeptonAI的創始團隊堪稱技術領域的“夢之隊”。除了賈揚清之外,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同樣在技術界享有盛譽。李響是Kubernetes生態中關鍵元件etcd的創始人。而白俊傑則開創了神經網路交換標準ONNX,這一框架極大地促進了不同深度學習框架之間的互操作性,在加入LeptonAI前,他還在阿裡巴巴領導過全棧AI工程團隊,擁有豐富的產業實踐經驗。

Lepton AI雖然自身並不直接擁有GPU,但憑藉其獨特的“雲原生+多雲整合”技術,能夠以極低的成本調度全球範圍內的GPU資源。它的客戶群體相當優質,包括月活用戶達數十萬的AI遊戲公司Latitude.io以及科研平臺SciSpace。在SemiAnalysis對全球GPU雲服務的評級中,Lepton AI成功躋身第二梯隊,並且獲得了“唯一一個沒有通過燒錢囤貨就實現了高效運營的玩家”的高度評價。

更讓英偉達對其青睞有加的是Lepton AI強大的軟體實力。Lepton AI僅用500行代碼就打造出了輕量級搜尋引擎,並且提供了靈活且低成本的算力租賃方案。其方案的性價比之高,甚至能讓開發者在使用時“每GPU小時僅多花幾分錢”就能享受到專業級別的平台服務。這與英偉達致力於構建“企業AI基礎設施”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

“英偉達此次收購的邏輯可能源於多重戰略考量”。科技領域投資人林宇(化名)分析道,首先,雲服務巨頭亞馬遜AWS和谷歌雲正通過自研晶元(如AWS Trainium、谷歌TPU)及低價租賃策略削弱英偉達GPU的壟斷地位。例如,谷歌2024年以320億美元收購雲安全公司Wiz,加速構建AI生態閉環。收購Lepton AI後,英偉達可直接提供“晶片+雲平臺”端到端解決方案,減少對第三方雲廠商的依賴,抵禦“去英偉達化”威脅。

其次,Lepton AI的雲原生工具鏈與英偉達硬體優勢形成深度協同。其Python SDK、HuggingFace模型集成等能力可補強英偉達的軟體生態,與CUDA框架、TensorRT推理引擎等共同構建從晶元設計到應用落地的全鏈條控制。此外,Lepton AI的“多雲整合”能力可説明英偉達滲透中小型企業市場。

此次收購亦折射出AI基礎設施領域的競爭升級。國際層面,亞馬遜、谷歌或加速優化自研晶元性價比,英偉達則可能延續“買團隊”策略,瞄準工具鏈公司;國內層面,阿裡雲、華為雲等企業或加速自研晶元與開發平臺的協同,而深度求索、智譜AI等初創公司需在易用性與成本控制上突破,避免被國際巨頭“截胡”。

政策層面,中國或進一步推動國產GPU與軟體生態的聯合攻關,強化AI算力自主可控。

從Caffe到Lepton AI,賈揚清的創業軌跡始終圍繞“技術民主化”展開。在他看來,AI工具鏈的進化邏輯不在於演算法複雜度,而在於將尖端能力轉化為開發者的觸手可及。對英偉達而言,這場收購既是應對雲巨頭衝擊的防禦之策,也是從“硬體霸主”向“全棧服務商”轉型的關鍵一躍。未來,AI基礎設施的競爭將不再局限於算力性能,而是生態整合效率、成本控制能力與開發者體驗的綜合較量。

多雲整合會是主流嗎?

Lepton AI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其獨特的雲原生與多雲整合能力上。通過自研軟體層整合AWS等雲服務商的英偉達GPU資源,Lepton AI能夠以極低的邊際成本向企業客戶提供高效AI算力服務,直擊當前AI開發中算力部署複雜、成本高昂的痛點。其雲遷移方案採用模組化設計,能夠靈活適配不同雲平臺,實現無縫遷移。同時,Lepton AI設計了一套統一的API介面規範,相容所有主流雲平臺,簡化了跨平臺交互的實現。

在輕量級與高性能方面,Lepton AI僅用約500行Python代碼就打造出了功能強大的對話式搜尋引擎。該搜尋引擎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更好地理解使用者輸入的語句意圖,進行語義層面的分析。其推理處理速度超過每秒600個令牌,同時保持10毫秒的低延遲。Lepton AI的平臺支援多種英偉達顯卡供選擇,並具備集中的硬體管理工具,使得團隊在訓練多個模型時更加高效。

Lepton AI還提供了簡化的部署、訓練和服務流程,使得開發者能夠在短時間內構建和擴展到百萬級使用者的應用。其平臺提供了多種開發工具,如Dev Pods支援運行互動式開發會話,包括SSH、Jupyter筆記本、VS Code等。無論是介面還是功能,都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定製,滿足了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和使用者需求。

在穩定性與可靠性方面,Lepton AI的智慧調度系統將GPU可用性提升至99.9%,確保了服務的穩定性。平臺還具備自動修復機制,進一步保障了服務的可靠性。Lepton AI注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通過多種安全措施確保遷移過程中的數據安全。其跨雲數據同步機制通過分散式事務和一致性協定,確保跨雲數據的一致性。

Lepton AI的算力租賃方案極具性價比使得Lepton AI在市場中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Lepton AI採用了先進的演算法優化技術,以減少模型在訓練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錯誤,提升輸出品質。其還利用vLLM等開源工具,進一步加速推理過程。

近年來,國內AI基礎設施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2022年,中國AI基礎設施行業市場規模為111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5.62%。2023年,這一市場規模進一步增至1513億元。頭豹研究院預計,到2027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6008億元,2023-2027年年複合增長率為39.98%。

從發展趨勢來看,技術創新與融合是未來的關鍵方向。AI基礎設施將朝著更高效的異構計算和深度學習技術融合發展,智算中心有望成為支撐數字經濟和智慧社會發展的關鍵資訊基礎設施。此外,定製化與低成本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強,企業需要提供更深入的定製化服務來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這次,作為基礎設施中的佼佼者,Lepton AI是否會被英偉達收購也備受關注。

AI基礎設施的下一篇

隨著AI的狂飆,基礎設施市場的發展也走上了快車道。

技術創新與升級方面,隨著AI技術的不斷演進,對算力的需求將持續攀升,高性能晶元和先進架構的研發將成為關鍵。例如華為的昇騰910B晶片,其算力密度達到384TFLOPS,支持FP8混合精度計算,性能較上一代提升2.3倍。未來,類似這樣的高性能晶元將不斷湧現,為AI基礎設施提供更強大的動力。

同時,雲原生技術將與AI深度融合,實現更高效的資源調度和管理,多雲整合將成為常態,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靈活選擇雲服務提供者,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還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此外,邊緣計算將在AI基礎設施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將計算能力下沉到網路邊緣,能夠實現更快速的數據處理和回應,適用於物聯網、工業自動化等對即時性要求較高的場景。

市場格局與競爭態勢方面,雲計算巨頭如阿裡雲、百度智慧雲等將繼續在AI基礎設施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它們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廣泛的用戶基礎,不斷升級雲計算基礎設施以適應AI2.0時代的新要求,例如阿裡雲在雲棲大會上宣佈,將通過從底層算力到AI平臺再到模型服務的全棧技術創新,升級雲計算體系。

與此同時,一批新興的AI基礎設施企業將嶄露頭角,這些企業通常具有更靈活的創新機制和更專注的技術方向,能夠在特定領域或市場區隔中形成競爭優勢,例如商湯科技通過打造新型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商湯AI大型設備SenseCore,打通算力、演算法和平臺,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商湯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及研發體系。此外,AI基礎設施產業鏈將更加完善,上游的晶片製造商、伺服器製造商與中游的雲計算服務商、數據中心運營商,以及下游的AI應用開發商、企業使用者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將更加緊密,這種產業鏈的協同將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

產業協同與生態建設方面,國產晶元在AI基礎設施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國產晶片將在更多領域實現突破,降低對進口晶元的依賴,例如天數智芯僅用一天時間便完成了對DeepSeek R1模型的適配工作,並正式上線多款大模型一體機。同時,開源將成為AI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趨勢,開源不僅能夠促進技術的共享和創新,還能加速整個行業的發展。

政策支援與投資趨勢方面,政府將繼續出臺一系列支援政策,推動AI基礎設施的發展,這些政策將涵蓋技術研發、產業應用、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例如《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產業技術創新行動計劃》等政策將進一步促進AI基礎設施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AI基礎設施行業將吸引大量的投資,預計在未來五年內,AI基礎設施產業,包括AI晶片和伺服器等領域,將吸引超過7500億元的投資,這些投資將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援,加速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綜上所述,國內AI基礎設施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將聚焦於技術創新、市場格局優化、產業協同和政策支援等多個方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擴大,AI基礎設施將在更多領域實現突破,為各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強大的動力。

Lepton AI是否會被英偉達收購,是整個行業關注的重點,這筆交易也會成為今年AI基礎設施賽道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廠,集體“造人”
大廠,集體“造人”
2025-03-26 02: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