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售氪星球,作者 | 邵思
當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認為,“胖東來模式是中國超市唯一的出路”,大幅動手“改裝”永輝超市高管團隊要大幹一場時。市場上,另一類型超市,零售業的“外來和尚”德國社區平價超市ALDI奧樂齊,還在按節奏,篤定發展。
最近,奧樂齊宣佈2025年首輪大規模降價,覆蓋了200多款高頻日需品和新品。從2023年底在中國市場品牌重塑以來,奧樂齊一直在夯實“低價”的標籤。而在上海紮根6年,2025年,終於,奧樂齊要出上海了,拓展長三角的新市場。4月19日,將在蘇州和無錫雙城各開一店。
繼續夯實“低價”心智和出滬,看起來,是奧樂齊在中國市場2025年兩大任務。
奧樂齊今年的首輪大規模降價,近60款日需品長期下調售價,最高降幅45%,包括一些暢銷大單品。比如,ALDI Delight黃油雞蛋卷(418g)價格降幅近30%,從49.9元降到35.9元,相比59.8元的山姆會員店大單品MM黃油雞蛋卷(608g),包裝更小,還更便宜。
奧樂齊的低價很有“技巧”,用消費者價格記憶度最高的商品作為高敏感品狙擊,會讓人很容易識別出來。
在知名零售專家顧國建看來,“當一家店的某個品類甚而某個單品,被顧客反覆購買時這種高復購率就嵌入進顧客的心智,沉澱出企業品牌出來。”
圖源:即刻網友
“低價”很有殺傷力,尤其是近年謹慎消費的大環境下。尼爾森《通往2025:全球消費者展望》報告顯示:面對物價上漲的挑戰,有33%的消費者擔憂食物價格的攀升,不少家庭面臨生活成本上升的壓力,但又不願在生活品質上妥協。
而在中國市場的“低價”,是奧樂齊啟動了一次品牌轉型才越發明晰的定位。
2017年,奧樂齊在天貓線上試水,2019年在上海開出線下店。入華初期,奧樂齊是一個有調調的進口食品社區超市。但疫後識別出市場消費趨勢的新變化後,2023年底,奧樂齊啟動品牌心智重塑,全力讓“好品質 更低價”成為其最顯著的標籤。這也是奧樂齊在德國老家的模式,此後,奧樂齊在中國市場不遺餘力地夯實“低價”。
整個2024年,奧樂齊都在不定期推出一些長期降價商品,一年內,把門店內9.9元及以下sku做到500個左右,佔到門店整體sku的1/4。官方最新數位是,門店降價產品已累計超過500款,覆蓋肉菜蛋奶、米面糧油、家清日用等日常核心品類。
在一個奧樂齊內部人士看來,“整個去年的低價戰略是做得很好的”, 而2025全年,“低價”仍將是奧樂齊中國的主旋律之一。
為了讓消費者能get到奧樂齊的“省”,官方最近提供了一個測算案例:一個普通三口之家,如果每日三餐都用奧樂齊的低價產品,月均剛需能節省大約600元,全年累計節省金額差不多7000元。
做到低價,奧樂齊的打法是通過做自有品牌和精選品類做到。好處有2個。一個是,做自有品牌,精簡中間溢價環節,確保產品低價;另外一個,有能力做全鏈路品控。且,最重要的是,將低價變成一個“進行時”。“總有新低價”是奧樂齊對商品價格不斷“探底”的策略。
目前,奧樂齊在中國市場有13個自有品牌,有近2000款自牌商品,占整個SKU佔比90%以上。
圖源:ALDI奧樂齊商城小程式
以一款9.9元奧樂齊自牌谷悅仁家1升裝特級醬油為例,生產商是大牌海天醬油,工廠直採競標,是適配上海口味的零添加防腐劑、甜味劑的生抽。
“會抓住追求性價比,品牌偏好沒那麼強的細分人群。”一位國內知名品牌商人士告訴「零售氪星球」。
在國內市場,奧樂齊通過自有品牌去除管道KA化和品牌溢價,用大牌製造商代工保證品質,足可以做出保證品質的低價醬油。相比之下,一些品牌商產品,行銷成本和人員成本高企不下,導致價格偏高,這正是奧樂齊的機會。
長期研究奧樂齊,並操刀翻譯《大道至簡—德國零售巨頭ALDI管理法》一書的譯者、聯商網創始人龐小偉認為,真正的“物美價廉”,或叫“優質優價”,“物美”一定是放在“價廉”前面。ALDI大部分商品都是自有品牌,對產品的品質把控非常嚴苛。
“德國有非常完整的第三方質量測評體系,他們把ALDI的產品拿去做檢測,品質相比國際品牌只會好不會差,這是非常難的。”在他看來,只有品質保持世界級的水準,每個商品的品質都是一流的,在這基礎上的價格很低,“殺傷力”才非常持續。奧樂齊在中國市場,也一直努力用“德系品控”強調“好品質”的價廉。
2019年入滬開設首批試點店,奧樂齊迄今在上海已開出60多家店,幾乎覆蓋上海所有行政區。但直到今年,奧樂齊才決定走出上海進軍江蘇,兩家首店將於4月19日分別落地蘇州方洲鄰里中心和無錫圓融廣場。
這種在市場拓展速度上的“慢”,與本土新創企業常常希望快速上規模的擴張,很不同。
一位接近奧樂齊人士認為,“奧樂齊穩紮穩打向內耕耘速度是很快,但,對外擴張比較偏穩。”
就他瞭解,奧樂齊在反覆運算產品,提升自牌商品的速度,動作極快。2023年底,奧樂齊推出的自牌“超值”,短短一年上線產品數量就從80個SKU左右翻倍至大約200個SKU。但在拓展區域上,奧樂齊非常慎重,4月開店的無錫和蘇州門店,也是打磨了很久。
社區折扣店,是一個高頻消費業態,靠近社區,便利滿足高頻剛需。
但極大難度在於,門店運營效率要更高,有更高標準化水準和更高人效,更精準預估需求,更精準訂貨。同時,商品力需要極強,強調選品精準,滿足社區消費者喜歡的生鮮以及烘焙等品類需求,且,需要強大價格競爭力。
過去多年,很多國內外商超都嘗試社區超市鎩羽而歸,甚至包括零售巨頭沃爾瑪曾經在深圳試水的社區超市,大潤發的小潤發、永輝mini等。
“相比大店,小店是更難的,選品的精準性,商品的差異化和門店運營的極致效率。”一位沃爾瑪中國前員工透露。
尤其是,奧樂齊目前的門店規模限制,截至2025年3月奧樂齊在上海的60多家門店,遠低於盒馬(400+家)和山姆(50+家)。有限規模,對上游議價能力受限,在短期內,難以通過大批量採購壓低成本,相反,同行們則能依託更大規模推出更具價格優勢的商品。
而奧樂齊的“精簡SKU+低價”模式,與盒馬NB、山姆會員店等直接競爭。所以,奧樂齊的差異化商品也需要極其洞察趨勢,考驗精準提純覆蓋社區有限居民的消費需求的能力,否則,無從帶來消費粘性,更難談盈利。
此外,奧樂齊堅持直營和重資產投入(如烘焙設備、本地大倉),雖能保障品質,但擴張速度慢且資金壓力大。相比之下,本土品牌通過加盟或輕資產模式更快鋪開。
社區“小超市”拼消費者的就近觸達,滿足眼下人口結構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是零售商積極佈局的新業態。長三角市場,正成為國內社區平價“小超市”狂飆的試驗場。
除了出滬開店,2025年,奧樂齊在上海市場的門店還將繼續加密。叮咚奧萊也開始在上海選址擴店,盒馬NB在截至2024年底在上海及周邊、杭州等地開出200+家店後,也開始滲透更多長三角市場。有行業媒體披露,盒馬NB在上海、杭州實現200家店突破后,將在3月底進入紹興、無錫,4月進入南京。
坊間傳聞,美團前置倉電商小象超市也在嘗試進入線下開店,與盒馬NB對決。
而浙江區域龍頭零售商聯華華商2025年開出的新店,絕大部分是類盒馬NB和ALDI奧樂齊的社區“小超市”聯華富德,大約有50多家,並計劃2年內在杭州開約280+家小業態,未來瞄準整個華東市場。
對奧樂齊來說,目前的發展問題,本質是效率與本土化能力的綜合考驗,通過供應鏈優化和精準定位平衡產品的低價與品質,還能在規模擴張中盈利。
從一家德國家庭雜貨鋪起步,奧樂齊有百年歷史,超13000家的全球門店遍布德國、奧地利、中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匈牙利等國。美國零售聯合會(NRF)2024年“全球零售50強”榜單中,奧樂齊排名第四。在美國,奧樂齊有超2400家門店,是美國第三大零售商;在澳大利亞,其年營收已達100億澳元,還一度在Roy Morgan 客戶滿意度獎中被評為年度最佳超市。
國內,商超業在積極反覆運算中,也在進化出各種細分業態。未來,奧樂齊若能在長三角市場驗證模式的可複製性,將是國內社區平價超市賽道一個很值得參考的“小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