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娛
#王珞丹浪姐6第一個superA舞臺#
#謝娜乘風端水的神#
#江一燕對葉童說我親過你老婆#
#浪6的取向我爸爸包了#
......
自3月21日《乘風2025》(以下簡稱《浪姐6》)開播後,在各大互聯網平台上幾乎呈現出刷屏的趨勢,僅微博熱搜就佔了將近一半,有關姐姐們的初次見面、初舞臺等相關話題持續引發熱議。
作為芒果的王牌綜藝IP,《浪姐6》從網傳名單到拍攝路透一直常駐熱搜,首播如此火熱倒也在意料之中。不過,儘管各種熱搜話題層出不窮,表面上看著熱鬧,但姐姐們輪番打懷舊牌,也多少有點無聊了。
浪姐IP行至第六季,打無聊的懷舊牌已經是最不起眼的問題,畢竟這也算是節目的老傳統了,相比於賣情懷,如何解決綜N代老生常談的乏力問題,讓節目真真切切火過第一期,似乎更加迫在眉睫。
雖然懷舊這張牌稍顯無聊,但不能否認確實是《浪姐6》的一張王牌。
江一燕一出場就對葉童說“我還親過你的‘老婆’(趙雅芝)”,葉童也不負眾望在初舞臺表演了《渡情》,而趙雅芝則在評論區傾情鼓勵“在我心裡你永遠是NO.1”,也是讓“芝童道合”CP粉嗑了個爽。
王蓉一句“我不是黃蓉,我不會武功”,別說台下的姐姐們,觀眾都不自覺跟著哼了起來,46歲的她踩著恨天高又唱又跳,依然強到可怕,也是讓不少90后回憶起了曾經的非主流時光,但據說她第一次公演就被淘汰,還掀起了部分觀眾的不滿。
《新還珠格格》的“小燕子”李晟唱起了《當》,彭小苒一身紅衣夢回《東宮》的“小楓”,吳宣儀再次跳起《創造101》中的那首《我又初戀了》,李藝彤再現了SNH48總決選上那首助力她登上冠軍寶座的《鋼鐵之翼》,蔣夢婕一曲《葬花吟》夢回“林黛玉”......這些懷舊舞台雖然不算大眾,但也是一部分觀眾的溫暖回憶,滿屏的情懷更是助力《浪姐6》刷爆熱搜。
但僅靠懷舊牌很難撐起一檔節目,畢竟按照賽制,後期姐姐們將組成團隊表演新的歌曲,情懷也只能在第一期的初舞臺上賣一下。當懷舊牌不夠用,芒果還準備了哪些牌?在首期節目中也可以窺見一二。
最明顯的一張牌無疑是二次元,《浪姐6》請來了在二次元圈堪稱是頂流的coser卡琳娜,直逼一米九的身高,做男做女都精彩的外形,一出場就引得姐姐們集體驚呼變“花癡”,當場發起了自己的物料。
“二次元血洗《浪姐4》”的盛況猶在眼前,日本歌手美依禮芽靠著一首《極樂淨土》俘獲宅男,狂攬四千萬票斷層第一,芒果也算是領教了二次元的威力,這一次邀請卡琳娜顯然也是衝著二次元受眾去的。
但問題在於,卡琳娜和美依禮芽的定位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一方面,美依禮芽是歌手出身,唱跳實力在線且有代表作,而卡琳娜作為coser雖然外形顏值沒得挑,但唱跳實力確實跟不上,初舞臺表演除了美並沒有太多亮點,導致熱度沒有發酵起來;
另一方面,美依禮芽在二次元群體中爆紅,除了有號稱B站鎮站之寶的代表作《極樂淨土》之外,日本二次元文化薰陶中成長起來的她也更容易受到二次元愛好者的認同,所以她能夠吸引凝聚力極強的宅男粉。但卡琳娜是靠著cos二次元角色出圈,吸引的大多是喜歡皮上(cos角色)的粉絲,且以年輕女性為主,後續投票能否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尚未可知。
第二張就是國風牌,祝緒丹穿古裝跳《寄明月》、陳德容一身新中式再唱《梅花三弄》、曹穎還原自己的經典角色霍水仙......《浪姐6》初舞臺中的國風元素相當多,也符合當下綜藝市場常常以中國元素強調文化自信的整體基調。
事實上,《浪姐》曾打出過成功的國風牌,上一季節目邀請的當紅越劇演員陳麗君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用流行音樂演繹傳統文化,不僅通過陳麗君的流量人氣帶動了節目熱度,更實現了對傳統越劇文化的推廣。
所以今年的《浪姐6》依然延續了這張國風牌,多個舞臺都出現了國風元素,但相比於《浪姐5》中的陳麗君,今年的嘉賓專業性相對較弱,能不能再次將流行音樂與傳統文化結合好也是一個難題。
第三張可以說是喜劇牌。與往年的嘉賓以演員、歌手為主不同,《浪姐6》選角的一大變化就是喜劇演員的增加,邀請了今年央視春晚上大放異彩的管樂和張小婉,兩人曾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中獲得季軍,而有著不少喜劇作品的演員李嘉琦(津津美 洋子)同樣登上了《浪姐6》的舞臺。
在喜綜賽道持續火熱的當下,喜劇演員確實為“浪姐”IP注入了活力,臨場反應、節目效果都非常不錯,並且唱跳實力在線,可以說是今年《浪姐》的一大亮點。
跑到第六季,“浪姐”IP難以避免面臨著綜N代套路化、模版化的困境,節目組也在努力創新做出改變,比如在選角上更加多樣化,減少了國際藝人,增加了喜劇演員、coser;將拍攝地從長沙攝影棚搬到了海邊沙灘,露天環境煥然一新;第一次公演選曲採用了數學考試的模式,豐富了節目的遊戲玩法。
可以看出,《浪姐6》團隊已經在盡力給出更多的“牌”,但這些“牌”在後續的節目中能不能打出好的效果還尚未可知。
從《浪姐6》熱搜刷屏的趨勢來看,開局確實足以稱得上火熱,但嚴格來說,“高開”其實和打懷舊牌一樣,是“浪姐”IP的傳統。
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在於,過去的“浪姐”系列節目,從網傳名單到出發路透再到第一期節目開播,確實能夠掀起互聯網的熱烈討論,但初舞臺過後卻往往會陷入越播越糊的困境,觀眾似乎只對有哪些女明星參加節目感興趣,至於之後的舞臺公演則是可看可不看了。
即便是被公認為現象級爆款的《浪姐1》,也沒逃得過“高開低走”的命運,隨著後續系列節目的推出,“高”的時間越來越短,低走的速度越來越快,而到了《浪姐6》,能不能火過第一期已經成了一個疑問。
“浪姐”系列節目為什麼會呈現出如此統一的“高開低走”趨勢?“高開”代表著IP的價值和影響力依然存在,觀眾對於“浪姐”仍然抱有期待,但“低走”也意味著節目無法繼續留住觀眾。
事實上,觀眾和市場對於《浪姐》的期待,並不僅僅停留在30+女明星打懷舊牌上,而是希望看到更多“姐姐式”的女性表達。
《浪姐》雖然是以音樂競演的形式呈現,但最好看的並不是舞臺演出,而是真人秀部分,人生閱歷豐富的姐姐們如何在競爭環境中生活、社交,通過女性視角去呈現中年女性的生動鮮活,以及女性之間細膩美好的情誼,往往是最能夠打動觀眾的地方。
《浪姐1》聚焦中年女性在婚姻與事業兩大人生選擇中的困境,第二季鼓勵中年女性擺脫年齡束縛關照自我,第三季則展現女性的智慧與互助......《浪姐》的立意在當下的綜藝市場無疑是別具一格的,但如何將女性表達貫穿節目始終,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喊口號,才是留住觀眾的關鍵所在。
2025年被看作“中女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中年女演員受到觀眾的喜愛,影視劇也將創作視角放在了中年女性身上,而《浪姐6》作為以中年女性敘事為主題的綜藝節目,能否真正講好女性故事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