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越來越強大的跡象:停止索要情緒價值
更新于:2025-03-26 13:57:57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遇到點委屈,就忍不住掉眼淚,習慣性找人安慰;

累了一天,滿腹怨氣,回到家就迫不及待朝朋友倒苦水。

這幾年,情緒價值一直被大家掛在嘴邊,每個人都希望從別人身上獲取情緒價值。

但一味地索取情緒價值,我們就會成為情緒巨嬰,終是傷人害己。

真正強大的人,早已學會了自我供給情緒價值。

01

網上曾有個熱門問題:“一個人最大的災難是什麼?”

有人回答:“索要情緒價值成癮。”

情緒價值,就像是成年人的心靈奶嘴。

一旦索取上癮,再好的關係,也會走向破滅。

作家斑馬曾分享過朋友老趙的故事。

老趙有個同事,兩個人家離得不遠,老趙總是會順路捎同事一程。

漸漸地,兩人也熟絡了起來,可隨著認識的加深,老趙就越後悔認識這個人。

剛開始時,同事表現得還算拘謹。

時間一長,他就把老趙當成了他的情緒垃圾桶。

一出公司,他就開始數落同事的能力差,埋怨領導太嚴苛,抱怨工作太累。

而且老趙必須順著他的話來安慰他,一旦老趙反駁,他就會回懟老趙,像你這種有車有房的人,根本無法理解我們這些人的心酸。

老趙那陣子被折磨得身心俱疲,整個人都消瘦了許多。

後來,同事再來喊他一起回家,他都找藉口拒絕。

著名心理學者武志紅在《巨嬰國》中,講過這樣的觀點:

巨嬰心態,會造成人生中90%的痛和累。

當一個人索取情緒上癮的時候,就成了活脫脫的巨嬰。

身體上已經成年了,但思想卻始終像繈褓中的嬰兒一樣,需要身邊人的呵護。

這對別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

到頭來,我們自己也會在悄無聲息間被徹底廢掉。

02

知名領導力成琳,有段時間處處受挫。

一次同學聚會上,她向幾個關係很好的朋友大吐苦水。

“我真是太慘了,項目經理資源分配不均,同事能力也不夠,還不知道這個專案要拖多久。”

成琳說了半天,卻不見朋友回應。

她這才發現,朋友們一個個都愁眉苦臉。有人剛被裁,還不知道何去何從;還有人已經幾個月沒接到專案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人生這道關,也只能靠自己去闖。

於是,她不再四處訴苦,而是把精力放在專案上。

遇到卡點了,就去尋找問題;專案資源不夠,就主動跟領導說明情況。

最後,項目不僅出色完成,還久違地獲得了領導的認可。

人生這片苦海,每個人都在艱難掙扎。

你向別人訴說委屈,或許別人也有道不盡的辛酸。

倒不如自己消化完情緒,再繼續爬起來解決,說不定一切也沒有那麼難。

漫畫家鹿溟山年少時曾遭到校園暴力,被很多同學孤立。

就連同寢室的舍友,也不願同她一起吃飯。

長期被孤立的情況下,鹿溟山整個人毫無生機,情緒更是瀕臨崩潰。

她找到以前的朋友傾訴,可他們卻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小題大做。

至此,她不再向任何人提及此事。

為了讓自己振作起來,她把所有的空餘時間都用在繪畫上。

在每一筆線條勾勒中,感受內心的平和;在每一幅色彩渲染中,為自己的生活重新注入生機。

靠著一幅幅的畫作,她終於走出那段令人難捱的時光。

你看,沒有人天生就應該為你提供情緒價值。

每個人都會有段難熬的日子,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自卑到了極點。

但聰明人,從不會在別人身上找答案。

他們會在漫漫長夜裡蟄伏,靠自己找到通向光明的入口。

03

曾聽一個心理學專家描述過兩類人: 

一種人是他愈者模式:一旦受到傷害,就會想尋求外界的説明和安慰。

另一種人是自愈者模式:不管處於什麼境地,都懂得自我療癒。

前者要人處處照顧自己的情緒,往往是弱者。

而後者可以做到自救,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能從情緒黑洞中走出來。

作家梭羅在28歲前,事事不順。

他常年為一家雜誌社供稿,卻一直得不到編輯的認可;自告奮勇去小鎮上當督察員,卻始終無法獲得公職……

一連串的遭遇,讓梭羅一度十分痛苦,大病了三個月。

那段時間,他總是跟好友抱怨自己的經歷,但時間一長,他發現好友也對自己避之不及。

思來想去,他決定搬到瓦爾登湖畔隱居。

在美景的治癒下,他一改過去自我否定的態度,每次讀完一本書,寫完一篇小說,他都會毫不吝嗇地誇獎自己。

寫不出來時,他會給自己鼓舞打氣,給自己的情緒及時充電。

後來,梭羅將所見所聞撰寫成文,寫出了著名的《瓦爾登湖》。

向別人哭訴再多,不如自我供給。

畢竟,這世上,很多人都不像表面那樣風光。

與其苦求他愈,不如自我療癒。

前央視主持人房琪,是個能量很高的人。

為了參加選秀比賽,她曾在訓練營不分日夜訓練了3個月,結果12期節目卻只有不到4秒的鏡頭;

演講的視頻在網路上爆火,卻又被網友質疑真實性,慘遭網路暴力。

如果說普通人的生活是起起落落,那房琪的前半生就是一直下墜。

儘管失敗過很多次,但她最可貴的便是能夠自我療癒。

心情不好的時候,房琪就會一個人待在房間里看書,往往書看完了,她的心情也會好起來。

她極少會給自己負面的評價,別人否定她,那她就多鼓勵自己,為自己打氣。

一直以來,她都讓自己保持一個高能量的狀態。

後來,她在自我供給的情緒價值中,成為了千萬博主。

心理學家克裡斯多福·孟說:一切能量的來源,都源於你自己。

人這一生,有太多磨不平的坑窪,歷不盡的苦難。

很多時候,身邊人不會拉你一把,只會在一旁看熱鬧。

能帶你走出來的,只有你自己。

當你成為了自己的情緒蓄能站,也是你真正強大的時候。

要相信,再難走的路,也能走完;再高的山,也會越過。

很喜歡《皮囊》中的一段話:

常常熬不住的時候,也想找個靠山。可是你怎麼找都會發現,有的山長滿荊棘,有的山全是野獸。

所以,你應該是自己的那座山。

委屈不必向外說,苦痛不必給人看。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可以擺渡你的情緒。

從現在開始,活成自己的太陽,再苦再難的日子,照樣光芒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