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熊太行曾說,每個職場上的王者,身體裡面都應該有三個靈魂:
一個文臣,謹小慎微,考慮風險;
一個武將,積極努力,謀求勝利;
一個商人,精打細算,心中有數。
要明白,在單位真正能冒尖的人不僅要能力出眾,還要帶點腦子。
你可以不圓滑,但一定要知世故。
懂得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你的職場之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01
不說三話
剛工作的時候,帶我的領導是個職場老江湖。
自打我進單位的第一天,他就再三叮囑我:
“在單位說多錯多,要想早日混出頭,你只管多做事,少說話。”
如今,再回頭看這番話,我頗為感慨。
俗話說:“職場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人在單位,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你心裡都要拎得清。
1. 大話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
每天張口閉口就是吹噓自己拉了多少大客戶,給公司賺了多少錢。
把自己的成績吹得天花亂墜,好像公司離了他就運轉不了。
時間久了,別說領導看不上他,就連同事也會躲得遠遠的。
真正靠譜的人,都只說自己能辦到的事,從不會自吹自擂。
辦好了一件事,要比說一百句大話更有用。
往後的日子里,少說漂亮話,多做漂亮事,你才能成為遊刃有餘的職場高手。
2. 氣話
很認同林語堂的一句話:生氣時,寧可少說一句,也別多言一字。
人在生氣時,原本藏著心底裡的極端想法,很容易冒出來。
特別是在職場上,若是任由自己說出氣話,往往就會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輕則罰些工資,重則丟了工作。
越是憤怒時,越要守住你的嘴巴。
遇事先解決問題,解決不了就換辦法再解決,別讓情緒帶偏你。
3. 怨話
《圍城》中,講過一段故事。
方漸鴻留學歸國后,走關係進入三閭大學執教。
可他肚子裡又沒真本事,只能去教一門無關緊要的課程。
他對此滿腹牢騷,不是嫌棄工資低,就是抱怨同事排擠他,也不肯好好做事。
最後,換來了三閭大學將他掃地出門的下場。
在職場中,永遠不要把抱怨的話掛在嘴邊。
即使委屈再大,當下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這才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心態。
02
不透三底
看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更不要低估人性逐利的規則。”
在單位,別高估跟同事的關係。
要知道,同事就是同事,利益面前,少不了糾纏算計。
永遠不要隨意透露你的底牌和隱私。
彼此之間,保持一些神秘感,才是跟同事最合適的相處之道。
1. 不透露家境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以為跟同事混熟了,便跟對方無話不談,家底也透露得一乾二淨。
卻不知,職場多是看人下菜碟。
你家底厚,說不定就會引來別人的眼紅,表面恭維你,實則想著如何算計你;
你家底薄,別人更是毫無顧忌地壓你一頭。
跟同事關係再好,也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家底。
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神秘感,才是職場最有遠見的做法。
2. 不透露私事
看過一幅漫畫:一個人以為另一個人是朋友,便跟對方訴說著自己的遭遇。
傾聽者表面笑著附和著,背地里卻面目猙獰地掏出了刀子。
老話說:世間海水知深淺,唯有人心難忖量。
你把自己的私事講給別人,也就是給了對方傷害你的餘地。
單位從不是交朋友的地方。
同事之間,多是靠利益聯結,一旦利益相左,少不了算計。
在職場,守住你的隱私,工作就沒那麼累了。
3. 不透露收入
有人說:“工作以後,最怕被問到的兩個問題,就是‘前途’和‘錢途’。”
職場最忌諱的,就是談工資。
倘若你的工資在別人之上,其他人保不準會拈酸吃醋。
你的工資在別人之下,自己心裡反倒不痛快。
別人問起工資時,若是坦誠相告,只會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談及薪資時做到守口如瓶,你才能在單位越來越順。
03
不幫三忙
美國心理學家Adam Grant將職場人群分為三種:
付出者(givers)、獲取者(takers)和互利者(matchers)。
他通過研究發現,在各行各業中,最大的失敗者往往都是giver。
因為他們有求必應,就會導致自己的績效變低,節奏變慢。
身在職場,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任憑你人再好心再善,這三種忙也斷不可幫。
1. 超出能力的忙
有一次,同事要他幫忙解決一個技術難題。
他對此一竅不通,卻又不好意思拒絕。
最後折騰了大半天,不僅沒幫上忙,還耽誤了自己的工作,被領導一頓數落。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一旦任務沒解決,很有可能為此擔上不靠譜的名聲。
遇到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及時拒絕,別為了一點面子,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
2. 涉及金錢的忙
聽過這樣一句話:
“錢,借出去時是感情,收回來時是仇人。”
所謂的同事關係,在金錢利益上,不過是一扇紙糊的窗戶,根本不堪一擊。
涉及金錢往來的事,千萬不要幫。
你我皆凡人,誰也不是誰的救世主。顧好工作,便已是不易。
3. 違反原則的忙
《教父》中說:“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在單位,做人要有尺,做事要有度。
答應別人前,先掂量掂量這件事是否可為。
觸及底線的請求,該冷漠就冷漠,該絕情就絕情。
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他人的過錯,砸了自己的飯碗。
04
不交三人
2023年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提出一個建議:
要儘快遠離那些“有毒”的人,即便付出一些經濟成本也在所不惜。
在單位這個小型社會,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交往。
工作上總會遇到一些爛人,他們只會千方百計地消耗你的能量。
遇到這種人,趁早遠離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1. 不思進取之人
你有沒有注意到身邊這一類人?:
他們是單位里出了名的劃水一族,每天只想著偷姦耍滑,工作也是敷衍了事。
跟他們在一起時間久了,你也會逐漸喪失鬥志,只想混日子。
有句話說:“不思進取,是愚者的休眠。”
遇到這類人,能別搭理就別搭理。
多跟能量高的人相處,能量補足了,工作也就順了。
2. 滿腹牢騷之人
每個單位里,都有一個“祥林嫂”。
他們逮人就抱怨,不是埋怨領導不公正,就是吐槽工資太低。
跟這樣的人糾纏下去,到頭來,耽誤的是你的時間。
在單位里,收起你的同情心,避免跟爛人爛事打交道。
只有這樣,你才能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成為獨當一面的職場人。
3. 兩面三刀之人
職場中哪種人最可怕?
答案是:兩面三刀的小人。
要知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他前一秒和你笑容滿面,說不定下一秒就會在領導那兒給你使絆子。
跟這種兩面三刀的人合作,你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以防對方的算計。
早早看清並遠離這種人,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
看過一句話: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在單位里,這句話也同樣適用。
畢竟,工作誰都能做,但能在職場混出頭的一定是有腦子的人。
做人別太實在,凡事多個心眼兒,並不是什麼壞事。
只有別人把你當回事兒了,你方能更好地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