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為啥越吃越貴了?
更新于:2025-04-02 22:50:33
以前沒錢,吃麻辣燙;現在,沒錢吃麻辣燙。

麻辣燙究竟是怎麼一步步變成了我們“吃不起”的樣子?

01

十年前,10元钱能买到一碗满满当当的麻辣烫,有肉、有菜、有丸子,還有麵條,吃完甚至能讓人扶牆走。可如今,隨意挑選幾樣素菜和丸子,價格輕鬆飆至三四十元,若再加點肉類,直奔百元也不稀奇,這便是麻辣燙的“高端化”現象。你們那裡的麻辣燙貴了嗎?不妨在評論區探討一下。

從餐飲數據來看,楊國福麻辣燙客單價達25.38元,張亮麻辣燙為26.05元,福客麻辣燙33.89元,老街稱盤麻辣燙33.21元。然而,這並非麻辣燙價格的極限。去年年初,長沙街頭一位女士點的一碗麻辣燙,結帳時竟高達106元!一片白菜2元,一個雞爪6元,一小片毛肚同樣6元。

對此,有人調侃“106元都能在華萊士辦婚禮了”。麻辣燙最初是如何走紅的?當前市場競爭格局怎樣?其高端化成效又如何呢?

關於麻辣燙的起源,說法眾多,其中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它起源於四川省樂山市的一個小鎮。過去,纖夫們在江邊休息時,習慣架起瓦罐,用樹枝當柴火,舀上江水,放入簡單食材,再加上海椒、花椒等調料一起煮。這樣煮出來的食物既能填飽肚子,又能驅寒祛濕。

有小販從中發現商機,對菜品和爐具稍加改造,用扁擔挑著,邊走邊叫賣。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麻辣燙作為便宜版的火鍋開始流行。街邊小攤通常將素菜和葷菜用竹籤串起計價,素菜1毛錢一串,葷菜2毛到5毛錢不等。

有趣的是,若問四川小夥伴哪家麻辣燙最好吃,他們可能會一臉茫然。因為在四川,麻辣燙一般被稱為冒菜或者串串香。而且,真正讓麻辣燙這一品類火出圈的並非四川人,而是東北人,這其中關鍵人物便是楊國福。

02

1990年,楊國福前往哈爾濱投奔姑姑,並在電視界夜市擺攤。一次偶然,他發現街邊一家麻辣燙店生意火爆,很多人排隊打卡,同時也聽到不少人抱怨“太辣了”。楊國福瞬間意識到這是商機。2000年,楊國福花500元租場地,開始研究麻辣燙底料配方。

經過多次試驗失敗后,他靈機一動,用牛骨湯替換原湯底,還加入冰糖和奶粉,湯底瞬間變得奶白誘人,從賣相上就已勝出。口味上,鹹中帶甜,更契合東北本地口味,還喊出“可以喝湯的麻辣燙”口號。很快,楊國福的麻辣燙吸引了大批食客,東北麻辣燙就此嶄露頭角。

楊國福麻辣燙

2003年,楊國福麻辣燙正式成立,生意火爆,楊國福的親戚們紛紛加入。2005年,楊國福麻辣燙已有約30家門店,並正式更名。同年,另一個麻辣燙品牌——張亮麻辣燙強勢崛起,創始人張亮與楊國福還是親戚,楊國福是張亮姑姑家的表姐夫。

張亮麻辣燙在牛骨湯基礎上,加入東北人喜愛的麻醬,使湯底更加醇香濃厚,迅速抓住東北人的胃。有報導稱,當年張亮麻辣燙一家門店一天能賣出2000多碗。2009年,楊國福首創論斤稱重計價方式,不過這也為日後口碑崩塌埋下隱患。

張亮麻辣燙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楊國福和張亮都開放加盟,問題也接踵而至。2009-2010年期間,楊國福門店約300家,其中很多是親朋好友所開,管理粗放,味道參差不齊,差點搞砸品牌。意識到問題后,楊國福開始品牌標準化建設,統一門店形象、規範加盟流程,並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為後續大規模擴張奠定基礎。而張亮麻辣燙則採取“摸著楊國福過河”的策略。

到2012年,楊國福加盟店突破800家,僅加盟費一年就能賺300萬,同年張亮麻辣燙加盟店數量超過300家,東北麻辣燙進入雙雄爭霸模式,並開始向全國各地拓展。2019年,楊國福和張亮麻辣燙全國門店數量持平,均達到5000家左右。

疫情期間,眾多店鋪撐不下去,他們卻逆勢擴張,持續開新店。2023年,楊國福麻辣燙突破7000家門店,營業額達80億元,還提出2025年萬店目標,同年張亮麻辣燙門店數量也超過6000家,海外佈局也多點開花,在日本、韓國、新加坡、英國等國家都有分店。

楊國福店鋪擴張模式

03

儘管麻辣燙市場盤子越做越大,但口碑卻岌岌可危,最受詬病的便是價格過高。微博上“麻辣燙好像有一套獨立的計費系統”話題閱讀量近1億,眾多消費者在評論區吐槽。以前一根簽5毛錢,兩人20元能吃得很飽,現在六七十元都不夠。有網友曬出消費記錄,兩根鵪鶉蛋、一根油條、幾片肉、一小把金針菇、幾根速凍丸子、幾根粉、一片酸菜,菜籃子都沒鋪滿,竟要31元。

如今很多麻辣燙門店實行葷素同價,有網友點了一份全素麻辣燙,幾根菠菜、幾顆花菜、四分之一的西紅柿,上稱一算18元。這種按斤稱重的方式,經測試比按單價算更貴,相同食材、差不多分量的一碗麻辣燙,按斤稱重比按單價算貴17元。

有博主吐槽楊國福菜品定價,白蘿蔔5元兩片,玉米5元一段,鴨血5元兩片,午餐肉兩片10元,評論區有人調侃“這是楊國福珠寶店”。通過對比生鮮APP價格,這些食材成本最多五六塊錢。除價格問題,麻辣燙還存在缺斤少兩現象。去年有博主走訪多家楊國福和張亮麻辣燙門店,發現全部存在缺斤少兩問題,少的20、30克,多的將近100克。

比如某家張亮麻辣燙定價28.8元一斤,相當於沒夾菜就得先交5元“門票”。還有店主被揭露後惱羞成怒。市場監督管理局介入后,涉事門店停業整頓。從博主拍攝視頻來看,麻辣燙短秤似乎是業內常見操作。此外,麻辣燙衛生問題也多次引發關注。早在2023年315期間,楊國福被曝光相關問題,社交平臺上對楊國福麻辣燙的吐槽不斷,此前還有人在麻辣燙中吃出蝙蝠狀異物。

張亮麻辣燙也問題頻出,2019年11月有人吃出蟑螂,2012年8月被曝鍋底有污垢,多家門店被曝食材不新鮮、後廚衛生不達標、員工健康證過期等。在天貓投訴平臺上,楊國福有1800多條投訴,張亮有1400多條投訴,大多是吃出蒼蠅、蟑螂、鋼絲球等異物。

從十幾年前的5毛錢一串,到如今的三四十元一斤,麻辣燙價格讓人難以理解。麻辣燙從四川向外拓展大約在1997年,正值下崗潮,尤其在東北,很多下崗工人靠賣麻辣燙熬過艱難歲月。但如今,誕生於市井小巷的麻辣燙已變味,價格高端化,卻未在食材、味道、服務上體現出高端品質。麻辣燙市場需求依然存在,市場規模高達千億元。

當價格與價值不匹配時,消費者會用腳投票,市場競爭格局也將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