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正面回應體重變化影響動作:曾經的感覺找不到了
更新于:2025-04-07 12:52:05

墨西哥城的泳池邊,17歲的全紅嬋摘下泳鏡,濕漉漉的頭髮貼在額前。這位東京奧運會橫空出世的“水花消失術”創造者,在2025年跳水世界盃女子10米台決賽中以4.95分之差摘銀。

面對鏡頭,她平靜地說出“曾經的感覺找不到了”——這幾個字背後,藏著競技體育最殘酷的成長寓言:

當青春期遭遇職業巔峰期,當身體發育挑戰肌肉記憶,當全民期待碰撞個人極限,那個曾經“一跳封神”的少女,正在經歷所有天才運動員必經的“成人禮”。

全紅嬋坦言“體重漲了動作會變形”,這不是運動員的托詞,而是跳水運動的物理真相。

國際泳聯2024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女子10米台選手體重每增加1公斤,入水時身體轉動慣量將增加5.7%,這直接導致動作軸心偏移風險提升22%。

以全紅嬋的招牌動作407C(向內翻騰三周半抱膝)為例,這個難度係數3.3的動作需要她在0.8秒內完成3.5周翻轉,體重波動帶來的重心變化哪怕只有1釐米,入水角度就可能偏差3度——而這正是她本次決賽中三個動作出現明顯水花的根本原因。

這不是孤例。

中國跳水隊科研組數據顯示,女子跳臺選手在14-17歲期間平均每年增重3.2公斤,肌肉含量增長帶來的力量提升與脂肪增加導致的轉動慣量變化形成微妙平衡。

全紅嬋的教練陳若琳曾透露,2024年冬訓期間,團隊將她的每日熱量攝入精確到卡路里級別,通過水下三維動作捕捉系統實時監測體重波動對動作軌跡的影響。

但競技體育的殘酷在於,身體發育是自然規律,即便是0.5公斤的體重變化,也可能讓苦練數年的肌肉記憶瞬間失效。

“曾經的感覺找不到了”——

這句充滿哲學意味的感慨,揭示了跳水運動最隱秘的困境。

東京奧運會時,全紅嬋1.43米的身高和34公斤體重,使其身體如同一支精準的標槍直插水面。而如今身高增至1.52米、體重突破42公斤的她,需要重新構建整套動作的動力鏈。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的模擬顯示,身高增長9釐米意味著起跳時重心高度提升5%,這要求她在蹬台發力時必須多輸出12%的功率才能達到相同騰空高度。

這種身體變化帶來的技術代償,在本次決賽第三跳207C(向後翻騰三周半抱膝)中尤為明顯。

慢鏡頭顯示,全紅嬋在翻騰至第二周時出現0.1秒的滯空延遲,導致入水時身體未能完全垂直。這種微小誤差在裁判眼中會被無限放大:三方試用8.5分,而冠軍得主在此動作上獲得9.0分——0.5分的差距,恰好對應她比三年前多出的8公斤體重對動作完成度的“磨損”。

令人意外的是,這次失利后的全紅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鬆弛感。

當被問及是否壓力過大時,她笑著說出“希望我的笑容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這種心態轉變,或許比獎牌顏色更具歷史意義。

中國跳水隊心理督導團隊在2024年引入的“正念訓練系統”正在顯現成效:通過腦電波即時反饋訓練,運動員學會將注意力從“不能失誤”轉向“感受當下”。

這種心理建設的緊迫性源於血淚教訓。2

008年奧運會十米台冠軍陳若琳,曾在生長髮育期因控制體重導致內分泌紊亂;

英國跳水神童湯瑪斯·戴利在青春期遭遇技術瓶頸時,甚至產生過退役念頭。

全紅嬋的坦然,標誌著中國競技體育開始擺脫“苦情敘事”,轉向更科學的成長管理。

加拿大運動心理學家愛琳·格羅斯曼指出:“當運動員公開討論身體變化而非迴避時,說明他們正在建立真正的職業認知——這比金牌更能定義運動生涯的長度。”

全紅嬋的銀牌之旅,恰逢中國跳水隊更新換代的十字路口。

高敏在16歲退役,伏明霞在18歲轉型跳板,陳芋汐在17歲開始兼項——歷史數據顯示,女子跳臺選手的黃金期通常只有2-3個奧運週期。

但全紅嬋的教練組顯然在嘗試打破這個魔咒:2024年起,她的訓練計劃中增加了每周3次的陸上翻騰訓練和抗阻練習,旨在重塑肌肉記憶;飲食方案從嚴格控制轉向科學配比,允許每年3%的體脂率合理增長;甚至開始接觸跳板基礎動作,為未來轉型埋下伏筆。

這種“未雨綢繆”的戰略,在當今體壇已有成功先例。

美國跳水名將大衛·布迪亞在20歲時從跳臺轉攻跳板,最終在30歲斬獲奧運金牌;英國選手傑克·拉夫爾通過增肌訓練克服生長髮育影響,在23歲成為跳板、跳臺雙料世界冠軍。

全紅嬋的銀牌,或許正是她運動生涯“第二曲線”的起點——當身體不再是最鋒利的武器時,經驗、智慧和戰術素養將成為新的競爭力。

墨西哥城的夕陽灑在泳池水面,17歲少女的倒影隨著波紋輕輕晃動。

這枚銀牌的價值,早已超越獎牌本身的成色。

它記錄著一個天才運動員與自然規律的博弈,見證著中國競技體育從“壓榨式培養”向“可持續發展”的轉型,更預示著體育精神從“唯金牌論”到“成長美學”的昇華。

當全紅嬋笑著說“希望以後更專注訓練”時,我們看到的不是失敗者的自我安慰,而是真正職業運動員的覺醒——在跳臺與現實的落差之間,那個曾經“一跳驚天下”的少女,正在完成比407C更難的動作:優雅地擁抱成長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