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金陵中學附屬初級中學舉行“院士進課堂”科普活動暨“少年工程師學院”成立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有為被聘為學校科學副校長及“少年工程師學院”導師。現場,他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科普講座。
“少年工程師學院”揭牌!
聘請院士為科學副校長和學院導師
經過三年的發展和努力,金中附初被江蘇省工程師學會授予“未來工程師培養基地”,並且正式成立“少年工程師學院”!現在,江蘇省工程師學會秘書長朱曉容秘書長、建鄴區教師發展中心校長葉旭山校長為“未來工程師培養基地”揭牌。建鄴區教育局德體衛藝科副科長秦靜科長、金陵中學附屬初級中學常務副校長張發新為“少年工程師學院”揭牌。
“少年工程師學院”初建便得到了多家科研單位和企業的支援。當天,學校為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江蘇未來都市出行科技集團、南京江心洲污水處理廠、南京長江江豚科教中心、南京金崴航空科技5家“校外課程實踐基地”授牌。
建鄴區科技局為“少年工程師學院”的成立提供了大力支援,特別為學子們精心遴選了一批自然科學類圖書,並且已經在圖書館全面上架。
學校為科學副校長及“少年工程師學院”導師都有為院士頒發聘書。
金陵中學附屬初級中學常務副校長張發新在致辭中表示:“今天,我們共同見證江蘇省工程師學會為我校‘未來工程師培養基地’授牌以及‘少年工程師學院’的誕生。這一平台的創建,是我校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重要舉措,旨在為同學們搭建一座貫通基礎教育與科技創新的立交橋。通過整合優質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讓更多具有科學家潛質的少年英才脫穎而出。未來,學院將依託院士導師團隊、校外實踐基地和特色課程體系,開展專案式學習、課題研究和實踐體驗,助力同學們在科技探索中成長成才。”
為啥鵝能浮在水上,雞卻成為“落湯雞”?
精彩講座激發同學們對科學的熱愛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都有為院士在講座《讓青春飛翔》中提到“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的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古詩。“以前我們是從文學的角度去欣賞這首詩歌,鵝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這背後有科學道理。”都院士啟發同學們多觀察大自然和生活,多思考。“由於雁鴨及鵝類動物其羽毛上具有微納顆粒的疏水結構,故可浮於水面上。而雞的羽毛是親水的,所以雞掉進水裡,就成了落湯雞了。”
都有為院士說,大自然是人類知識的寶庫,比如蜂巢呈六角柱體,數學家經計算表明,六角柱體是用最少的材料構成最大的容積。蜘蛛網的蛋白質蛛絲,耐雨、風、光,可承受3克重量。鏈索橋就是仿蜘蛛網的結構。華南理工大學嚴玉榮教授受啟發製成水凝膠纖維。雞蛋、烏龜、貝殼等都可以承擔重負,啟發人類採用凸曲面薄殼屋頂。
都院士勉勵同學們樹立遠大志向,為夢想而奮鬥,鍥而不捨!“同學們,你們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你們樂觀、開朗、堅強、奮進,花季少年鮮花怒放,成為生活的強者。巴爾扎克說‘苦難對於一個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都院士寄語同學們,“健康、求知、獨立、創新”,成為創新型人才。
學校副校長劉浩表示,此次活動的舉辦,不僅為學生們播下了科學的種子,也為學校科技教育的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未來,“少年工程師學院”在建鄴區、科技局的大力支援下,將成為學校科技創新的搖籃,繼續深化與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的合作,探索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通訊員 牟春蘭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攝影 新華日報視覺中心 劉莉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