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寶媽6.6萬元接手快遞站,原店主私吞寄件截胡訂單,當 心 “急轉”背後的坑
更新于:2025-03-26 05:52:09

“號稱經營快遞驛站淡季也能輕鬆賺萬元,但對方轉讓給我后自己卻把控著驛站各項業務,私吞寄件、截胡訂單。”近日深圳寶媽汪女士(化名)向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講述了自己接手快遞驛站后遭遇的連環騙局,最終她歷經數月維權,通過法律途徑追回4萬元。

記者瞭解到,該快遞驛站前店主李某(化名)聲稱“母親重病急轉”,通過虛構高額補貼,誘導汪女士支付6.6萬元轉讓費。然而,接手后汪女士發現實際月收入不足李某承諾金額的70%,李某甚至長期駐店操控業務,並聯合快遞員施壓逼其降低入庫費標準。看似門檻低、盈利穩的快遞驛站,吸引著眾多創業者,卻不知在日均千件包裹的繁忙表像下,暗藏著轉讓費陷阱、惡性競爭和經營壓力,若不熟悉法律條款,極易落入陷阱。

事少賺得多,快遞驛站“急轉手”

寶媽一周內倉促轉帳6.6萬元

35歲的汪女士,此前一心在家帶娃,自從孩子上幼稚園后,便琢磨著找份事做來補貼家用。2024年5月,汪女士結識了隔壁社區驛站老闆李某。李某會經常跟她談起驛站怎麼接手、怎麼賺錢,“帶小孩也能做,送貨上門時可關門半小時”。

前店主在微信中“包裝”驛站的收入

一次,當汪女士提及想接手另一家大型驛站時,李某卻“熱心”勸阻,稱“新手上手慢,快遞員可能有意見,很快會有競爭對手”,於是汪女士便打消了接手大驛站的念頭。但2024年10月,李某主動聯繫汪女士,稱自己母親心臟病突發,情況危急,急需回老家照顧,所以著急轉讓自己的快遞店。為了讓汪女士儘快接手,李某把驛站的經營前景描繪得無比美好。“淡季的時候,每個月輕輕鬆鬆就能賺9000多塊,等到雙十一、雙十二這種旺季,月入兩萬多都不是問題。還有送貨上門補貼,一單就能拿一塊一。” 不僅如此,李某還頻繁提及汪女士之前錯失的大驛站轉讓機會,暗示這次是她不容錯過的“唯一機遇”。

前店主勸說汪女士“接手”快遞驛站

在五天的密集溝通中,李某不斷給汪女士“洗腦”。她先是聲稱:“我老公同事也想轉我的店,我可是先找的你,你得趕緊做決定。”後來又以房租即將到期為由催促:“我這房租就要到期了,你今晚和老公商量一下,趕緊回復我。要是這幾天辦理轉讓,剛好能趕上雙十一,到時候就能大賺一筆了。”甚至要求汪女士預付定金鎖定交易。

汪女士心動之餘也有所顧慮,詢問了轉讓費、房租等細節,李某告知轉讓費5萬元,房租3000元。在李某的軟磨硬泡下,最終,汪女士在短短一周內,便通過銀行和微信轉帳,將6.6萬元的轉讓費、房租和押金等費用轉給了李某,滿心歡喜地期待著開啟新的生活,卻不知自己即將陷入一場糾紛。

轉讓之後對方“花招”不斷

虛構補貼、掌控業務還截胡訂單

接手驛站后,汪女士才發現情況不對。李某以“幫忙過渡”為由長期駐守驛站,對外宣稱汪女士是自己表妹,實際上自己仍把控著驛站各項業務。

轉讓的快遞驛站

李某的丈夫是快遞員,她不僅煽動其他快遞員不給驛站放件,還在費用結算上做手腳,拖延結算其丈夫負責的快遞入庫費,迫使汪女士降低其丈夫入庫費的收費標準。“她當我面開免提鼓動快遞員說這邊好多問題件,不要把快遞放過來,逼我把她老公的入庫費從0.4元每票降到0.3元。”

更令她無奈的是,李某還私吞寄件業務,直接截胡訂單,原本屬於驛站的客戶資源都被她據為己有,嚴重影響了驛站的正常運營。“不僅原本的固定快遞客戶沒轉給我,那些上門送到驛站要寄件的客戶,她也直接在那給客戶操作下單、收款、收件。”此外,汪女士稱驛站之前積累的桶裝水客戶,仍被李某私下掌控。客戶訂水仍直接聯繫李某下單,導致驛站收入進一步縮水。

在經營過程中,汪女士還發現李某承諾的“送貨上門補貼”也根本不存在。“我問她補貼數據在哪,她就在系統裡亂點一通,最後啥也沒查到。”汪女士向快遞公司及周邊驛站核實,確認補貼政策早已取消,方知受騙。汪女士發現情況不對後,多次與李某溝通,卻都無濟於事。無奈之下,她選擇報警,卻被告知,因李某不存在盜竊等違法行為,警方沒辦法干預,建議找街道或社區調解。

艱難維權拿回部分退款

仍有後來者“入坑”

忍無可忍的汪女士決定拿起法律武器維權,聘請律師起草訴狀。其代理律師吳小光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汪女士與李某簽訂的轉讓合同存在嚴重問題。“合同內容十分簡單,只是一些常規條款,對於轉讓的具體內容,如客戶資源是否全部轉讓、是否存在額外費用或補貼等,都沒有明確規定,也沒有約定前店主不得干涉經營的條款。這使得李某有機可乘,肆意干擾汪女士的正常經營。”

雙方簽訂的轉讓合同

不過吳小光律師稱,好在汪女士保留了之前的溝通記錄及相關物證,依據《民法典》第148條“民事欺詐”條款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撤銷合同並全額退款。在法院的介入下,今年1月,李某與汪女士達成調解,退還汪女士 4 萬元,汪女士也退還了店鋪。儘管仍有損失,但汪女士的勇敢維權為自己爭取到了一定的權益。

汪女士準備的起訴書

“就在我退店後沒多久,這家快遞驛站又被轉讓給一個小夥子,我曾經好心提醒也遭到警告,不過這個小夥子也很快退店了。”汪女士說。

律師提醒:警惕“急轉”快遞驛站陷阱

合同要明確各項細節

針對汪女士的遭遇,吳小光律師提醒,接手驛站或店鋪時,對“急轉”理由要保持警惕,仔細核實盈利情況,查看經營流水,多向同行打聽。合同要明確轉讓細節,防止前店主干預經營,保存好溝通記錄,有問題及時求助專業法律人士。另外,這類案件中合同漏洞很常見,建議簽訂較大金額合同時找專業律師起草。同時吳小光律師呼籲,希望相關部門加強監管,規範快遞驛站轉讓市場秩序,讓創業者的辛苦錢不再打水漂。

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快遞驛站轉讓背後,是複雜的權屬關係,也有專門瞄準“創業”小白的隱蔽騙局。日前,陝西安康市一起因轉讓快遞驛站引起的糾紛中,周先生支付5萬元接受驛站后,發現轉讓人只是日常經營者,實際歸屬權另有他人,故合同無效,只能艱難維權。南通崇川區法院審理的一起快遞驛站加盟詐騙案中,犯罪團伙通過偽造快遞公司官網、虛構加盟資質,一年半內騙取800餘人390萬元。受害者樊某繳納7000元后僅獲一台舊電腦,業務對接無限期拖延。詐騙分子甚至建立多地分部,利用“系統維護”“排隊辦理”等話術拖延退款。

汪女士將自己的經歷分享后,也有不少網友給她留言,稱陷入類似的糾紛中。從業人士認為,快遞業務門檻並不低,需要搞清楚“高收益承諾”背後的複雜經營權歸屬,從業者需要提高法律意識、強化數據核驗,方能避開陷阱。

校對 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