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夫哥目標其實還是很保守的,或者說只是80%這樣
在2023年比亞迪的銷量為302萬,由此比亞迪在2024年的銷量目標在上一年基礎上的20%增長,也就是362.4萬輛,但比亞迪2024年全年銷量卻為427.21萬輛,同比增長為41.26%。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船夫哥的數據中一直在打八折,而且2024年比亞迪除了車海反覆運算之外,沒有像今年這麼特別亮眼的技術出現:
兆瓦閃充
天神之眼
CTB電池車身一體化
刀片電池2
靈鳶無人機
......
哦,對,今年第一季度還沒有過完,在季度末還有仰望U7以及方程豹鈦3,四月份車展還會有一大堆的新東西出來,當然唐L和漢L還有很多的驚喜,包括在價格部分。
而且今年上半年還有台海豹06 旅行版,可能後面命名不是這個,但作為整個新能源市場之中唯一的旅行車不僅消費者都在盯著,其它友商都在盯著,如果賣的好,旅行車就會跟春筍一樣冒出來。
SUV大空間,大後備箱,而且相比於純電和純燃油,混動的天然的優勢更適合出去玩
假如說這款車10萬出頭的售價,必定會賣爆,也會成為海洋網的扛把子
2025年的銷量目標為550萬,其中包含了海外市場預估的80萬銷量,剩下470萬都賣國內,相比於去年也就多了50萬左右,問題不大,況且還有餘份
對於比亞迪來說,持續發揮技術紅利的優勢,不斷去摘自己前些年種下的桃子,對於這種高度重視研發的品牌來說,這種優勢會不斷體現,而且還會體現在整個產業鏈之中,就算未來換個行業也同樣如此。
最近發佈的秦L EV、海獅05 EV同樣如此,還有之前兆瓦閃充、刀片電池2.0等等,甚至接下來小米YU7還會上比亞迪的兆瓦閃充以及刀片電池2.0......
當然,這都是設想,還沒個譜
看了很多人都在說比亞迪純電的優勢,以及結合最近發佈的純電車,是不是意味著比亞迪要今年要開始鋪純電的路子了?
別急,我可能要給你澆涼水了
小鵬要做插混和增程,大眾集團要在國內推出插混車型,豐田在兩年內也會在國內推出正兒八經的插混車,以及那些自主品牌以及其餘合資品牌都會在油電混合中下功夫,這說明了什麼?
純電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必有足夠大的優勢,所以比亞迪需要兩條腿走路
一方面在天氣變暖的時候推出純電車型,也適應當下的節氣,同時無論是南北方使用者都可以享受到純電帶來的方便,而且目前發佈的這幾款車型都是10萬左右的,年輕使用者、家庭都消費得起。
但,到了下半年開始,天氣逐漸變冷,這時候純電的優勢就變弱,有購車需求的人會選擇混合動力車型,插混、增程或者雙擎,這些都是消費者更側重的選擇,具體我們回到數據中來看
2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8.8萬輛和89.2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2.5%和5.5%,同比分別增長91.5%和87.1%,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1.9%。
通過這個角度再去看純電市場,似乎就不是那麼明朗,雖然比亞迪在Q1時對純電做了很大的鋪墊,從設計、電池、再到充電、續航等,全鏈路的提升,但只是能滿足部分市場使用者的需求,接下來混合動力的競爭力會逐漸放大,而且還有更多的選手參與到當中,這時候比亞迪需要拿出什麼牌,或者說應該怎麼去面對,這是個問題。
還有,固態電池雖然說優勢巨大,充電快,續航久,耐高低溫,但這玩意成本高得離譜,即使是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上線最低也要15-20萬以上車型才有,而且還會是最高配,幾年內普通消費者享受不起。、
所以,別等
另外,去年各個車企賺的盆滿缽滿與國補政策有關,去年大部分的消費需求都被透支,今年想要繼續吸引消費者,考低價或者補貼是走不動的。
所以,差異化的技術競爭優勢就顯露出來,不管=友商在短時間是否能跟上,起碼在一段時間內市場是空缺的,這時候市場都能被比亞迪吃掉。
此時再去根據前幾天發佈的2024比亞迪ESG可持續發展報告中來看,既然將專案升級到戰略位置,接下來的路要好走的多,一步一個腳印就好了。
最後再嘚吧嘚吧海外市場
去年出海的地區都遍地開花,今年又有更多的輪船裝載更多的國家,再去結合去年海外市場布局的優勢,再次去打開市場,不難,而且整個海外鏈建設的差不多了,按照當地的需求瘋狂鋪市場就行了
難的是騰勢這樣的高端品牌,不過從騰勢N9的定位和價格來看,船夫哥想通了,品牌塑造的前提下需要有人脈,有人開,有消費者選擇,其次再去塑造品牌,這個路線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