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太原日報
張貴桃
“乖”字是個象形字。兩個羊角把“北”字從中間分隔開,表示背離的狀態,因此“乖”最早的字義,《說文解字》解釋為“戾也”,引申為奸猾無賴、忤逆不順等,均含貶義。機靈、小孩聽話等褒義,是元、明以來產生的新義,從此貶義與褒義同時流行。“乖”字在漢字中褒貶通用的演變過程、靈活的構詞功能、豐富的含義,值得研究探討一番。
在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乖”出現了20多次,作者把這個字的用法及意義發揮得淋漓盡致。
“乖”字單獨使用的有以下情況。
形容詞作定語,表示狡猾、頑皮和不馴服,如“殄伏乖猴”“乖猿牢鎖繩休解”“狡兔身難保,乖獐智亦窮”;表示小孩聽話順從,如“好乖兒女”“好乖兒子”。
形容詞作謂語,表示機敏,如“那怪物乖得緊”“行者的眼乖”;表示乖戾、悖謬,如“可恨猿乖馬劣頑”“諮牙尖嘴性情乖”;意思為伶俐的,如“這小和尚忒乖”“行者口乖”;表示學聰明瞭,如“原來那妖乖了,再不肯上岸”“這呆子乖了些也”。
“乖”字像個活潑調皮、討人喜歡的孩子,可以和許多詞素組成一個新的形容詞。這是《西遊記》中“乖”字較多的用法。有趣的是,這些新詞從語法結構看,都是同義複合的並列式合成詞。和不同感情色彩的詞素組成新詞,“乖”字的感情色彩也依附了那個詞素。
帶褒義色彩的:“降龍伏虎弄乖能”“我不如你們乖嬌能言”“你女兒這等乖滑得緊”“只看你騰那乖巧,運動神機”“施巧計,弄乖伶”。以上各句中的“乖”字,其意思都依附了後面詞素的意思,即能幹、靈巧的意思。
帶貶義色彩的:“莫教興惡念,是必少刁乖”“心猿乖劣莫教嚎”。“乖”字依附了“刁”和“劣”的意思。
“乖”字組成的詞還可以和其他詞組成方言成語,含義更豐富,如“眼乖手疾”,眼睛明亮,手腳俐落,同成語“眼明手快”;“躲懶討乖”,通過巧妙的方法偷懶;“抓乖弄俏”,賣弄聰明和風流。這些詞彙都是《西遊記》的獨創,成語詞典中找不到,群眾讀起來一點也不生疏。
“乖”字重疊為“乖乖”一般指小孩子,或暱稱。《西遊記》裡“乖乖”還有個特殊用法:詞彙意義弱化,語法意義突顯。“乖乖,忍著疼”,這句話中的“乖乖”變成了嘆詞,前置為獨詞句,是為了加強語氣和感情色彩。
“行者笑道:‘我那乖乖,菩薩恐你養不大,與你戴個頸圈鐲頭哩。’”這裡“我那乖乖”是個感歎句,以抒發某種強烈的感情。
下面舉其他作品的兩個例句作一比較: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裡:“寶玉笑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
《三俠五義》第十五回《斬龐昱初試龍頭鍘 遇國母晚宿天齊廟》裡:“范宗華一看,說道:‘哎喲!我的媽呀!你老人家有什麼事情,也要打官司呢?’”
上面例句中,寶玉說的“老天”、范宗華說的“我的媽呀”與孫悟空說的“我那乖乖”,意思完全一樣,把這三個感歎句互換,意思一點也不受影響,只是作者隨感而發而已。
漢字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瑰寶,每個漢字的產生與運用,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靈動神奇,惟妙惟肖,多姿多彩,魅力無窮。《西遊記》中“乖”字的運用,正顯示了漢字的這些特點,而能如此揮灑自如、爐火純青地運用漢字,也只有吳承恩以及像吳承恩這樣的語言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