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社交平台上流傳著一種說法,稱“草莓瘟”會讓孩子吃了草莓后發燒、咳嗽,甚至上吐下瀉。還有傳言說草莓攜帶諾如病毒、農藥殘留量大,大棚種植的草莓是反季水果,建議大家別吃。不過,經過權威機構和專家核查,這些說法都是謠言,相關平臺也已對不實資訊進行了闢謠。
近期社交平台上關於草莓的謠言鬧得沸沸揚揚。有人稱“草莓瘟”會讓孩子吃草莓后出現各種不適癥狀,還說草莓攜帶諾如病毒、農藥殘留量大,大棚草莓是反季水果不能吃。但權威機構和專家核查后發現,這些說法違背農業常識,屬於謠言。
實際上,草莓種植過程中使用的農藥較少,且本身並不容易攜帶諾如病毒。所謂的“草莓瘟”根本不存在,草莓是應季水果,種植符合農業常識。
諾如病毒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病毒,主要通過食物或水源傳播。雖然草莓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媒介,但主要原因在於食用者的個人衛生習慣。
比如曾有一家人吃了未經清洗的草莓后,全家都感染了諾如病毒,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這是因為如果在吃草莓前接觸過污染物而未清潔雙手,就容易“病從口入”。
草莓在採摘、運輸或儲存過程中可能受到污染,所以食用前一定要清洗,這樣能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儘管傳言說草莓農藥殘留量大,但實際上草莓種植過程中使用的農藥相對較少。權威數據顯示,草莓的農藥殘留量在安全範圍內。
不過,農藥殘留對人體健康還是有潛在影響的。但大家不用過於擔心,通過正確清洗可以有效減少風險。科學的清洗方法是先用流動水沖洗草莓1 - 2分鐘,然後用清水浸泡5 - 10分鐘,最後再用流動水沖洗乾淨。
消費者在購買和食用草莓時,要選擇新鮮、無損壞的草莓,這樣能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對於預防諾如病毒感染至關重要。有這樣一個對比案例,一位小朋友平時很注意個人衛生,吃東西前都會認真洗手,即使吃了草莓也沒有感染諾如病毒;而另一位小朋友不注意洗手,吃了同樣的草莓后就生病了。
洗手的正確方法是用流動水和肥皂,搓洗雙手至少20秒,包括手心、手背、指縫等部位。在諾如病毒高發的秋冬季節,更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未經清洗的草莓。
除此之外,食物儲存也很重要,要將食物放在合適的溫度下保存,避免變質。烹飪食物時要煮熟煮透,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此次草莓攜帶諾如病毒的謠言雖已被闢謠,但提醒我們要關注個人衛生和食品安全,用正確方法清洗草莓、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健康。
責任聲明:本文僅為健康新聞/健康科普,內容不構成用藥或醫療指南,建議出現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