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飯剩菜不怕壞,多加熱就好了”?看完趕緊轉給家人!
更新于:2025-03-26 14:31:52

  很多人,特別是老一輩的人總有這樣的想法:“剩飯剩菜不怕壞,多加熱就好了,只要加熱溫度夠高、時間夠久,管他什麼細菌病毒都會被殺滅,不怕吃壞肚子。”

  但事實上,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比起細菌本身

  它們產生的毒素更要命

  1

  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耐高溫的毒素,能耐受 120℃ 高溫。發酵食品(比如涼皮)和泡發食品(比如木耳)在高溫潮濕的天氣下,容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中毒主要影響肝臟、腦、腎等重要器官,只需 1 毫克即可致命。

  2

  肉毒毒素

  肉毒桿菌是一種厭氧菌,經常出現在奶製品及臘肉等風乾食品里,甚至在罐頭及密封腌漬食物中還有極強的生存力,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

  雖然肉毒毒素在 90℃ 的條件下加熱兩分鐘即可滅殺,但有時候加熱不到位也會讓人中招——比如用微波爐低功率草草加熱幾十秒,看似溫熱了,其實沒起到作用。

  3

  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主要污染糧油、油料作物及其製品,比如陳年米面,花生瓜子等。急性黃麴黴毒素中毒會出現肝損傷,嚴重的出現水腫昏迷以及死亡。

  此外,長期攝入小劑量的黃麴黴毒素會造成慢性中毒,導致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所以,發現米面變色變味,乾果零食變苦,不要心疼趕緊扔掉,不要想著“做熟就好了”。

  有些細菌無法被高溫殺死

  1

  蠟樣芽孢桿菌

  25℃~30℃ 的室溫是蠟樣芽孢桿菌最喜歡的繁殖環境,幾乎所有種類的食物都會受其污染。蠟樣芽孢桿菌中毒會引起嘔吐、腹痛及腹瀉,有時潛伏期高達半天。

  一般來說,將被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的食物在 100°C 的環境下加熱 20 分鐘才能有效殺滅,其遊離芽孢在乾熱滅菌條件下需於 120℃ 高溫加熱一小時才能被殺死。

  2

  產氣莢膜梭菌

  產氣莢膜梭菌也是一種耐高溫厭氧菌,在自然界和人類腸道中普遍存在,可以 45 度左右的溫度下繁殖,常感染肉、禽等生食。雖然高溫可以殺死它們,但因其芽孢耐熱,食物加熱冷卻的過程反而會促進其生長繁殖。隨食物進入人體內的細菌繁殖體在腸道中會再形成芽孢,經過腸道環境內的複雜反應過程引起中毒。

  加熱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1

  幽門螺桿菌

  多種胃病的元兇——幽門螺桿菌在 100℃ 的高溫下,10 分鐘左右可以被滅活。但值得注意的是,烹飪溫度至少要高於 80℃,因為幽門螺桿菌即使在接近在 80℃ 的環境中都有可能復甦。

  2

  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高溫也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一般來說,在 80℃ 以上的高溫下加熱 30 分鐘,才能將其徹底殺死。

  3

  多種細菌的芽孢

  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這個狀態下的細菌對高溫、紫外線甚至化學物品的耐受性都很強。雖然大部分的耐溫性不像上文所說的產氣莢膜梭菌芽孢那麼極端,但也要足夠的溫度和時長才能將其徹底殺滅。

  生冷食品一定要注意保存方式,不要過久儲存;此外,能不剩飯就不剩飯,如果一定要吃一頓剩的,可以嘗試低於 60℃ 趁熱密封冷藏,吃前充分加熱足夠長的時間。

蛋白質食物有哪些
蛋白質食物有哪些
2025-03-26 01: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