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它指的是心臟肌肉由於血液供應不足而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心臟功能受損,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什麼是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冠狀動脈(供應心臟血液的血管)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臟肌肉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這通常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壁積聚脂肪和鈣質)引起的。當冠狀動脈無法為心臟提供足夠的血液時,心臟肌肉就會缺氧,引發一系列的癥狀。
心肌缺血對身體的危害
1. 胸痛或不適:最常見的癥狀是胸悶或胸痛,醫學上稱之為心絞痛。這種疼痛可能放射到臂部、頸部、下顎、背部或胃部。
2.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可能導致心跳不規則,即心律失常。這可能使患者感覺到心慌、心跳加快或異常地慢。
3. 心力衰竭:長期的心肌缺血可能損傷心臟,導致其泵血功能減弱,也就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癥狀包括呼吸困難、極度疲乏和腿部腫脹。
4. 心肌梗死:如果血液流通完全被堵塞,心肌將開始死亡,這就是所謂的心肌梗死,通常稱為心臟病發作。心肌梗死是緊急醫療情況,需要立即治療。
5. 猝死:在某些情況下,心肌缺血可能突然引發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室性顫動,導致猝死。
6. 功能障礙和生活品質降低:心肌缺血可能導致心臟功能降低,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從而降低生活品質。
因此,一旦出現心肌缺血的跡象和癥狀,應立即尋求醫療説明,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以避免引起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心肌缺血的癥狀
心肌缺血的癥狀可能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而其他人則可能經歷以下一種或多種癥狀:
1. 胸痛(心絞痛):心肌缺血最常見的癥狀是胸痛,通常感覺像是壓迫、緊縮或沉重感,可能放射到臂部、肩膀、頸部、下巴或背部。
2. 呼吸困難:當心臟不能有效泵血時,可能導致呼吸困難。
3. 疲勞:心肌缺血可能導致極度疲勞,即使在輕微的體力活動之後也是如此。
4. 暈厥或頭暈:由於心臟不能有效地供血給大腦,可能會出現暈厥或頭暈。
5. 心悸:心肌缺血可導致心跳加快、不規則或異常強烈的感覺。
6. 噁心或腹脹:一些人可能會經歷消化系統的癥狀,如噁心或腹部不適。
7. 冷汗:心肌缺血可以導致出現冷汗。
值得注意的是,心肌缺血的癥狀可能與其他條件相似,因此如果你經歷上述任何癥狀,應尋求專業醫療意見以確保正確診斷和治療。特別是胸痛,應視為緊急情況並立即就醫,因為這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跡象。
什麼原因引起的?
1. 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由於被稱為斑塊的膽固醇和其他物質在冠狀動脈壁內沉積形成,導致動脈狹窄或堵塞,從而減少了血液流向心肌的供應。
2. 血栓形成:當斑塊破裂或潰瘍形成時,血小板可以聚集在受損的動脈內壁上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
3. 冠狀動脈痙攣:冠狀動脈痙攣是指冠狀動脈短暫性收縮,由於肌肉痙攣導致血流減少或停止。
4. 冠狀動脈解剖異常:某些人天生就存在冠狀動脈的結構異常,如冠狀動脈畸形、冠狀動脈先天性缺如等,這些異常可以增加心肌缺血的風險。
5. 高血壓:長期高血壓會引起冠狀動脈硬化和狹窄,從而導致心肌缺血。
6.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血糖和高胰島素水準,這可能損害冠狀動脈內皮細胞,導致冠脈病變和心肌缺血的風險增加。
7. 吸煙:煙草中的化學物質可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並促進斑塊形成,增加心肌缺血的風險。
8. 脂代謝紊亂:高膽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準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增加了心肌缺血的風險。
這些是主要的原因,但並不排除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心肌缺血。
如何篩查心肌缺血
1. 癥狀評估:詢問患者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難、乏力等心肌缺血的常見癥狀。
2. 心電圖(ECG):心肌缺血可引起心電圖改變。進行靜息心電圖檢查,尋找ST段壓低或抬高、T波倒置、Q波增寬等缺血特徵。
3. 心肌標誌物檢測:心肌缺血時,心肌細胞會釋放出一些特定的蛋白質標誌物,如肌鈣蛋白、肌酸激酶(CK)和肌紅蛋白。通過血液檢測這些標誌物的水平來評估心肌缺血的存在。
4. 應激試驗:例如運動心電圖(Exercise ECG)或化學應激試驗,通過使心臟增加工作量或使用藥物來誘發心肌缺血,進而觀察心電圖和癥狀的變化。
5. 核素心肌灌注顯像:通過注射放射性核素追蹤劑,如鍀-99m Sestamibi或鍀-99m Tetrofosmin等,可以觀察心肌血液供應情況,檢測心肌缺血區域。
這些方法通常會結合使用,以提高對心肌缺血的篩查準確性。如果存在疑似心肌缺血的癥狀,請諮詢醫生進行進一步評估和確診。
心肌缺血的人日常注意什麼?
1. 遵循醫生的治療計劃:嚴格按照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包括服藥、控制食譜、進行運動等。
2. 藥物管理:按時、按量服用醫生開具的藥物,如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等,並告知醫生任何不良反應或副作用。
3. 控制食譜:採取健康飲食,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和高鹽飲食。增加攝入蔬菜、水果、全穀物和低脂肪乳製品。
4. 保持適當體重:如果存在超重或肥胖問題,建議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適度的身體活動來減輕體重。
5. 戒煙和限制飲酒:盡量避免吸煙或二手煙暴露,並限制飲酒。長期吸煙和過量飲酒會損害心臟健康。
6. 控制高血壓和高血脂:通過定期測量血壓和血脂水準,控制高血壓和高血脂症,以減少心肌缺血的風險。
7. 規律運動:經醫生許可後,根據個人能力選擇適度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游泳、騎自行車等。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
8. 管理壓力:學會有效管理和應對壓力,避免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可以嘗試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參加舒緩活動。
9. 定期複診:按照醫生的安排進行定期複查,監測心臟健康情況並調整治療計劃。
重要的是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繫,並諮詢他們關於日常生活中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減少心肌缺血的風險和進一步的心臟問題。
心肌缺血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疾病,但通過瞭解它的相關知識,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調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我們可以有效降低心肌缺血的風險,保護心臟健康。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