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查就是晚期?炎症為何會癌變?有4個跡象,儘早篩查
更新于:2025-03-26 14:12:06

老李頭最近總是愁眉不展,他腿上的傷口已經好多年了,總是好不了。

這天,老李頭在公園裡散步時遇到了老朋友張叔,張叔見老李頭面露憂色,便關心地詢問起來。

“老李,你這是怎麼了?看你一臉愁容。”張叔問道。

老李頭嘆了口氣,說:“我這腿上的傷口,十幾年了都好不了,最近還越來越疼,不會是得了什麼大病吧?”

張叔一聽,心裡也咯噔一下,他想起自己曾聽醫生說過,有些慢性炎症長期不愈可能會癌變。於是,他建議老李頭趕緊去醫院做個檢查。

到了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告訴老李頭一個驚人的消息:他的傷口已經發展成了癌前病變,需要立即進行治療。

老李頭聽後,震驚之餘也感到後悔不已,如果自己早點重視這個傷口,也許就不會發展到這一步了。

01

炎症為何會癌變?

你可能覺得奇怪,炎症不就是身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嗎?對啊,正常情況下,炎症幫助我們消滅病菌、修復損傷。

若炎症持續不斷,就像火苗久久燃燒在森林裡,最終可能引發一場大火。

慢性炎症環境下,受損細胞長期遭受刺激和增殖壓力,其DNA更容易發生變異,從而踏上癌變的道路。

國外病理學大師曾生動比喻,癌症就像是“一個無法癒合的傷口”。

在這個過程中,反覆發生的炎症導致細胞增殖失去控制,血管生成增加,為腫瘤提供了營養支援。

免疫系統在應對長期炎症時也可能變得疲憊不堪,對異常細胞的識別與清除能力下降,癌細胞得以趁機發展壯大。

02

身體出現4個跡象,儘早篩查

萎縮性胃炎:警惕胃癌的信號

老李頭的經歷讓人們開始關注那些看似平常卻暗藏危機的身體狀況。

比如,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長期受損害且伴有炎症,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胃酸分泌減少、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使得胃部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患胃癌的風險。

尤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存在,更成為誘發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乙型肝炎:慢性炎症走向肝癌

乙肝病毒侵入人體后,肝臟如同陷入了一場持久戰,長時間的炎症反應可能導致肝硬化,這是通往肝癌的一個重要階段。

同時,多種風險因素如病毒感染類型、性別差異、不良生活習慣等共同作用下,乙肝患者面臨更大的肝癌風險。

慢性胰腺炎:悄然演變的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像一把無形的劍懸在頭頂,久而久之,胰腺組織因炎症損傷逐漸纖維化,進而影響胰液分泌及內分泌功能,大約5%至10%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能發展成胰腺癌。

這其中,胰管阻塞、神經元功能喪失等病理變化都是潛在的風險因數。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炎症與腸癌關聯

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人群比常人更易患上腸癌,因為長期的腸道炎症狀態破壞了正常的細胞生長規律和DNA修復機制,使正常細胞變異為癌細胞的概率大大提高。對於這類患者來說,定期進行腸鏡檢查至關重要。

03

加速炎症的3種食物,別貪吃

我們常常聽說有些食物吃了對身體好,有些則不利於健康。特別是那些容易讓炎症“火上澆油”的食物,更是需要我們格外留意。

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三種常見的食物,它們可能會加速炎症,所以千萬別貪吃哦!

高糖食品

糖果、蛋糕、甜飲料這些,吃起來確實甜滋滋的,它們裡面的糖分可不少。

這些糖分進入身體後,會讓血糖水準升高,還可能刺激身體產生一些不好的物質,讓炎症變得更嚴重。

想要避免炎症加重,就要少吃點高糖食品,控制一下對甜食的渴望。

加工肉類與反式脂肪食物

加工肉類中的高比例飽和脂肪和轉化脂肪,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也在悄無聲息地加大身體內的炎症反應。

而反式脂肪作為不少速食食品、冷凍食品的成分,不僅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準,還易引發炎症,長期攝入對心血管健康構成威脅。

高脂肪食物

肥膩的肉類、油炸食品雖然美味,卻是炎症的催化劑。大量脂肪進入體內,不僅容易造成體重上升,還可能直接引起炎症反應,加劇慢性疾病的進程。適量攝入優質脂肪,拒絕過多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才是養生之道。

高糖食品、高脂肪食品和加工肉類這三種食物,都可能加速炎症的發展。為了我們的健康,一定要控制攝入量,別貪吃哦!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讓身體遠離炎症的困擾。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改變,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健康收穫。從老李頭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炎症與癌症之間驚心動魄的聯繫,也瞭解到哪些食物可能會加速炎症進程。

那麼,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管理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對抗慢性炎症的呢?

校對 莊武

什麼是發育性口吃?
什麼是發育性口吃?
2025-03-26 07: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