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冷飯,不僅可以説明降低血糖,還能維持腸道健康?真相來了
更新于:2025-03-26 09:28:22

“好好的飯,偏要放冷了才吃,真是無法理解。”王叔又在“嘮叨”老伴了。

李阿姨在去年被查出糖尿病,從那之後就對自己的飲食格外注意。

偶然的一次機會下,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稱,日本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幾率在世界範圍內最低,究其原因與日本人愛吃涼米飯相關。

從那之後,李阿姨就改掉了自己趁熱吃的習慣,每次吃飯都得等到米飯涼了再吃。

對此,王叔十分不理解,總覺李阿姨在“作妖”,時不時的要說她一通。

但李阿姨依舊我行我素,她說涼米飯相較於熱米飯含有更多的抗性澱粉,對於降血糖有益,讓王叔不要什麼都不知道就天天嘮叨。

李阿姨所說究竟是真是假?

一、經常吃冷飯,可以説明降低血糖?

涼米飯和熱米飯不都是米飯嗎?單靠吃涼米飯真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嗎?所謂的抗性澱粉又是什麼呢?

抗性澱粉也是澱粉的一種,它是胃和小腸不能吸收的澱粉組分,在進入體內后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利用。但它的本質依舊是澱粉,只是比普通澱粉要難降解一些,在進入體內后消化速度較慢。

有過測血糖經歷的人相信都知道,在吃完飯之後血糖會在短時間內飆升,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現在的米飯多是精製處理過的,其內里含有的澱粉在進入體內後會快速被身體消化吸收轉換成葡萄糖,自然會導致血糖上升。

這時候有人要說了,那我吃涼米飯不就好了嗎?

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可行,雖然涼米飯內含有抗性澱粉,對於控制血糖有一定説明。

但還是無法改變米飯是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論冷熱只要吃米飯都會引起血糖上升。對於一些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日常一定不能通過吃涼米飯來降血糖。

二、吃冷飯還能維持腸道健康,要不要把米飯放涼後吃?

關於吃冷飯這件事,除了有說可以降血糖的說法外,還有人說吃冷飯對於腸道健康有益,這個說法又可信嗎?

有研究表明,高抗性澱粉的飲食攝入可增加糞便的體積和濕度,對於促進腸道運轉、預防便秘有好處。於是很多人想著通過吃冷飯來增加抗性澱粉的攝入量,這個做法並不推薦。

食物在變冷了之後並不代表就會產生更多的抗性澱粉,食物內的抗性澱粉含量主要取決於支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的含量,支鏈澱粉少的話,那麼其所產生的抗性澱粉含量也少。

另外,抗性澱粉的產生還和冷藏食物的含水量以及冷藏溫度相關,在冷藏之後回熱的話,其內里的抗性澱粉含量也會減少。

即便是抗性澱粉對健康有益,也不適合所有人。

浙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鄭培奮主任醫師表示,特本身身體瘦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身體消化液分泌較少,再食用冰冷的食物很容易讓本身的癥狀加重,對於健康十分不利。

且抗性澱粉並非攝入越多對健康越好,攝入過量會導致腸道內的細菌過度生長,反而容易引起胃腸道不適出現。

三、想要降血糖應該這樣做,可以從5方面入手

對於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而言,想要控制好血糖,做好這幾件事才是關鍵。

1.控制體重和腰圍

肥胖的導致血糖上升的重要誘因之一,建議將體重以及腰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BMI(體重質量指數)保持在18.5~23.9為宜,計算方式為體重(kg)/身高(m的平方)。男性腰圍保持在90cm以下、女性保持在85cm以下。

2.保住肌肉,堅持鍛煉

日常要保持足量的運動,建議每周進行5次左右的運動,每次運動的時間不少於30分鐘。運動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選擇,注意量力而行,不要過量進行運動。

3.注意飲食,調整結構

飲食對於控制血糖非常關鍵,建議日常主食要粗細糧搭配,粗糧佔主食量的1/3左右為宜、蔬菜每日攝入量保持在500g左右,以深色蔬菜為主、每日油的攝入量保持在25g以下,鹽則保持在5g以下為宜、葷食注意以瘦肉、雞肉等脂肪含量低的為主。在吃飯的時候,先吃蔬菜、后吃主食,每餐飯保持7~8分飽即可,注意細嚼慢咽。

4.積極戒煙、戒酒

煙酒對於健康的傷害非常大,任何時候戒掉菸酒都不晚。戒煙、戒酒對於控制血壓、血糖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之間均有説明。

5.監測血糖,定期體檢

糖尿病患者日常要遵醫囑定期測量血糖,這樣做有助於檢測血糖控制是否良好,如若血糖波動過大的話,要及時去醫院諮詢醫生是否需要更換藥物等。另外,患者還需要定期進行體檢,體檢有助於及時發現身體可能存在的併發症,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總而言之,單純依靠吃冷米飯降血糖並不科學,腸胃不好的人長期吃涼食反而容易傷身。想要控制血糖,保持好的飲食習慣很重要,同時要配合運動,改正不良習慣,定期體檢,才是科學的降糖方法。

參考資料:

[1] 陶金亞.抗性澱粉可以短期降低血糖水準[J].中國食品學報,2017:301.

[2] 《吃涼米飯能降血糖?要不要把米飯放涼了吃?》.果殼.2019-09-11

[3] 《5位專家提醒:記住5句控糖口訣,90%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平穩都靠它們》.醫學界內分泌頻道.2022-05-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