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睡不著就吃安眠藥?亂吃安眠藥,後果比你想得更嚴重
更新于:2025-03-26 11:00:32

人的一生約三分之一的時間處在睡眠狀態,可見睡眠的重要意義。長期睡不好,全身都會受牽連,變醜、變笨、變傻……

荊門老張今年65歲,這幾年一直睡不好,每晚頂多睡3、4個小時。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吃了半個月的安定,後來擔心上癮,又改成阿米替林、帕羅西汀,而且每次都只掰1/4來吃,吃完當晚可以睡4、5個小時。

最近,老張聽說阿米替林、帕羅西汀也會上癮,於是戒了一段時間。但只要不吃藥,他就渾身難受,提不起精神,晚上更睡不著覺。

後來,老張不得不去看醫生。

醫生告訴他,“你可能只是單純性失眠症,不需要長期服用安眠藥,可以通過適度鍛煉、睡前泡腳、腳底按摩等手段來改善失眠狀況。

事實上,很多人有跟老張一樣的情況,晚上睡不著就以為自己要吃安眠藥,最終讓睡眠狀況越來越糟糕。

一、診斷失眠,不能“憑感覺”

中國睡眠研究會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的失眠率為38.2%,失眠障礙高達3億人,且在不斷增多。另一組顯示,我國90後每天的睡眠時間為7.5小時,60%以上的90后覺得自己睡眠不足

睡不著就是失眠嗎?其實不然。

根據定義,失眠是指雖然有合適的睡眠機會和環境,但頻繁和持續出現入睡和(或)睡眠維持困難,對睡眠時間和(或)品質感到不滿足,且對白天產生不良影響的主觀體驗。

臨床上,診斷失眠的標準有2點核心,一是睡眠異常癥狀,二是失眠相關的日間功能損害,具體要經過:病史採集→瞭解睡眠狀況→是否有睡眠日記→進行量表測評→客觀評估→確診失眠。

簡單來說,如果你每周有3天出現以下癥狀,並且持續3個月,基本上可以診斷為失眠:

1.入睡困難;

2.早醒;

3.睡眠維持困難;

4.睡眠時長不足;

5.日間癥狀,白天出現疲倦、焦慮、注意力或記憶力下降等情況,影響工作生活。

二、安眠藥不是治療首選

被診斷失眠后,應該怎麼辦?擒賊先擒王,我們要先找到失眠主因。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多數研究認為,引起失眠的主要因素有3類,也稱為“3P模型,即易感因素、誘發因素、維持因素。

·易感因素

易感因素最容易導致失眠,常見於對新環境適應不良的人、神經質的人、完美主義者。

·誘發因素

即誘發失眠的因素,比如工作壓力大、情緒緊張焦慮、人際關係緊張、生活發生重大變故等。如果患者本身存在易感因素,在誘發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發生急性失眠。

·維持因素

如果急性失眠一直得不到解決,就會轉變成慢性失眠,在這個過程中,維持因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在床上清醒的時間過多。

治療失眠的首選方法不是吃安眠藥,而是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指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失眠者回到或重建條件反射,讓潛意識認識到床是睡覺的地方,躺在床上的目的是睡覺,床 = 睡覺,從根本上建立睡眠認知。

目前,國內外指南都推薦認知行為治療作為失眠的一線治療方案

三、胡亂服用,危害更大

安眠藥確實能讓患者暫時擺脫失眠的痛苦,但不是長久之計。

隨著失眠人群的增加,濫用安眠藥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這不僅是上癮問題,而是關於生命安全。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睡眠呼吸障礙者、重症肌無力患者、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應當忌用或慎用安眠藥

此外,酒後也應避免服用安眠藥,輕則中毒,重則死亡。喜劇大師卓別林和音樂天后惠特尼·休斯頓,就是死於酒後服用安眠藥。

濫用安眠藥的危害和副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加重睡眠障礙;

2.導致焦慮、抑鬱情緒;

3.頭腦不清醒,注意力無法集中,健忘;

4.噁心、頭暈、困倦、走路不穩;

5.產生耐藥性或藥物成癮;

6.發生嚴重的撤藥反應;

7.超大劑量使用時會致死。

四、對症治療才安全

治療失眠還需對症下藥,這裡小九介紹幾種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法。

行為治療

① 睡眠衛生

糾正失眠者在睡眠認知上的偏差,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保持睡眠環境安靜整潔、規律作息、規律鍛煉、睡前泡腳等。

② 睡眠限制

縮短臥床時間,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上床和起床,提高睡眠效率。

③ 刺激控制法

困了才上床,不在床上進行除了睡覺外的任何事情,例如玩手機。如果躺下後20分鐘還無法入睡,馬上起來離開床,等到困時再回來;無論晚上睡了多久,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時間起床,白天不要睡太多。

④ 鬆弛療法

睡覺前,躺在床上深呼吸15秒,然後緩慢呼氣,接著握緊拳頭15秒,再緩緩鬆開。進行以上步驟,是為了使身體鬆弛下來,緩解焦慮,放鬆警惕。

藥物治療

常見的安眠藥有西泮類,如地西泮、奧沙西泮;唑侖類,如阿普唑侖、艾司唑侖;克隆類,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

安眠藥除了可以促進入睡,還有鎮靜、抗驚厥的作用。

其他療法

音樂療法:睡覺時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

時間療法:在一段“自由時間”里固定入睡和起床時間;

光照療法:處於光亮環境中,使用光照治療引導白天安眠;

催眠療法:言語暗示 + 視覺刺激,可以快速進入睡眠狀態。

總而言之,治療失眠的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要吃藥,如果你也深受失眠困擾,不妨試試上述方法,或及時接受專業治療。

參考資料:

[1]失眠不想吃藥,試試認知行為治療.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2017-12-15

[2]中國睡眠質量調查:16%睡眠不足6小時,北京年輕人睡的最少,中國迴圈雜誌,2019-03-21

[3]張斌.中國失眠障礙診斷和治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